浅谈中国特色筹资之路_发展战略论文十篇
浅谈中国特色筹资之路_发展战略论文十篇
【社会论文】导语,眼前所欣赏的本篇共有27132文字,由吕范春用心订正,上传于美文档!《问题》(英文名为:Emerson)是美国爱默生在1998年创作的诗歌。浅谈中国特色筹资之路_发展战略论文十篇要是你对这类文章想说点什么,可以发表分享给大家!
浅谈中国特色筹资之路_发展战略论文 第一篇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筹资成为企业发展中一个必要的环节,筹资方式和筹资来源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资金收益,本文就针对我国企业的筹资进行简要的。
[关键词]筹资 企业 中国特色
企业筹资,是指企业作为筹资主体根据其生产经营、对外投资和调整资本结构等需要,通过筹资渠道和金融市场,运用筹资方式,经济有效地筹措和集中资本的活动。资本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血液,在中国,由于缺乏系统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及信息服务的机构,加上民营企业自身的财务会计制度不成熟,公司结构不透明,稳定性差,筹资难成为普遍问题。
项目资金的筹集从来源上看,可以划分为债务资金和股权资金两类,债务资金包括发行债券、借款、租赁等;股权资金包括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企业的保留盈余资金等。债务资金的筹集,会提高企业的负债比率,增加企业风险,降低企业的财务信誉,有一定的偿债风险。但是吸收债务资金可以保持企业控制权不变,少纳所得税,发挥财务杠杆效应。股权资金的筹集,会降低企业的控制权,承担比较高的资金成本。但是吸收股权资金可以降低公司的负债比率,提高公司的财务信用,风险也比较低,公司不需要为偿还资金而担心。
以下将企业的发展分为:建立初期、稳定期、发展期、昌盛期四个阶段,从这四个阶段中国企业的筹资问题。
一、企业建立初期
企业在创立初期资金的第一桶金,一般是企业发起者自身的全部资产以及发起者通过多种方式借来的资金,在此资金上,发起者会寻找另外几个战略合作伙伴,构成企业的创业团队。www.meiword.com创业伙伴们同样以资金注入企业作为股份。有一些创业发起者可能会走入这样一个误区,他们本身对自己这个项目没有十足的信心,没有破釜沉舟的决心,也没有把自己的大部分资产投入到这个项目中去。这样他将很难说服创业合作伙伴同样全力以赴。试问如果连你自身也对这个项目没有信心,那么又如何能说服别人和你一起奋斗。以上资金是企业创建初期的主要资金支柱,属于股权资金中的吸引直接投资。而现在新兴的租赁筹资和吸引外资,也不失为企业建立初期的一种比较好的筹资方式。当然,不排除这个时期的其他筹资方式,但在中国,单靠一份项目策划书要想吸引风险投资、银行贷款,那种可能性是比较小的更不用说是发行债券和股票。当然有天使投资人或者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可能例外。
二、企业稳定期
有了上述资金的支持和一段时间的企业运转之后,企业大体有了基本的框架、员工,初步稳定下来并稍有盈利。这个时候,企业发起者们开始接触风险投资家。这是属于借款筹资的方式。中国的风险投资家们太厌恶风险了,他们只有看到企业的发起者们把自己的一切都压了进去,并且公司逐步走向稳定并稍有盈利,他们才有可能拿出藏在深处的资金。这第一笔的风投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让一起企业从稳定跨入到发展的时期。由于这一特殊阶段的资金注入依然具有相当大的风险,因此这第一笔风投不仅要求得到短时间内,一定利息的本利返还,而且可以让这第一个风险投资家无偿的占有公司一定的股份(如百分之十),这样能提高吸引到这第一笔也是最至关重要的一笔风投的可能性。
有了这第一笔的风投之后,就可以比较容易得吸引到第二笔风投。第二笔风投承担相对第一笔小,作用性也减弱。可以给予比较高的利息,而至于股份可以不给或者少给。毕竟,公司进入发展期后,开始盈利,股份也越来越重要。第二笔风投的资金首先用来偿还第一笔风投的本金和利息,剩余的维持公司的发展。
三、企业成长期
在前两笔风投资金的支持下,企业得以快速发展并获利明显。这个时候,可以开始考虑吸引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这也同样是属于借款筹资方式,包括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和信托贷款等。中国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从来都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银行在看到有前两笔巨大风投的维持,并且公司盈利明显之后,才有可能会考虑大资金注入。在中国,吸收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一般还是需要有抵押的。当然,对于国企、中外合资企业、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大学生所创企业等,相对会容易些。这是一笔巨额的廉价的资金(年贷款利率一般不超过6%),不仅可以用来偿还第二笔风投的本利和,而且可以比较长时间的拥有,用于企业的周转和扩大再生产,使企业由成长期跨入到昌盛繁荣期。
四、企业昌盛期
企业进入到昌盛期后,资金的筹集难度也进一步下降。这个时候,企业一般会考虑上市,当然这是少不了厉老的指导和帮助。上市之后获得的资金是一笔神奇的资金,不用支付利息,长期持有不用偿还,还可以扩大筹资的额度。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在股票市场吸引越多的资金越好,当资金经营利润率大于贷款利率时,增加企业资产负债比率,可以放大生产经营人员获得的成绩,有效的提高自由资金税后利润率,同时可以起到合理避税作用。所以发行债券也是这个时期的重要筹资方式之一。结合公司的实际,建立合理的资金结构和债务比,可以更好的发挥财务杠杆效应。至此,一个企业就成型上轨了,成了一架只要正确驾驭,就能不断的产生利润的机器。
综上,仅仅只是在中国从零开始起步的创业者的一般筹资之路,描述的是中国企业筹资的一般现象,关键是从现象中把握本质的内在规律,并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有所创新突破和创新。“中国第一包工头”严介和老先生的那种以钱生钱的神奇资金链便属于经典模范。
参考文献:
崔毅 邵希娟:中美公司财务杠杆运用的比较[j].华南理工大学,20xx.
[2]徐莉:技术经济学(第二版)[m].20xx.
[3]张霞:我国中小企业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xx(05)
[4]张宝明 南文苹:我国中小企业困难成因及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xx(03)
影响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产业结构因素分析_发展战略论文 第二篇
摘要:文章利用1997-20xx年影响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有关产业结构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以eiews6.0统计软件为工具,了影响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产业结构因素,得出一系列结论,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城市化;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
一、引言
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它一方面意味着农村居民向城市迁徙;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传统的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以及人的观念和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改变,是一个系统性的长期发展过程。城市化伴随着工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演变而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坚持走中国特色城市化发展道路是今年中国工作报告提出的20xx年的主要任务之一。随着中国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中国城市化率已从1997年的31.91%提高到20xx年的45.68%,目前拥有6亿多城镇人口,但城市化率仍然落后工业化水平10.8%,所以认真研究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将有助于未来中国城市化战略的制定。
影响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因素有许多,总体而言,可以归为制度与环境因素和经济结构发展因素两大类:
第一,制度与环境因素,制度因素对城市化没有直接促进作用,但不合理制度的存在对城市化进程有较大的阻碍作用,而且新的政策会在短期内使城市化水平的增长速度产生波动。环境因素与城市的发展同样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环境是以人为中心的所有一切客观事物的总和,它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城市的发展就是充分利用城市的环境条件,形成合理的经济结构、空间布局以获取最大效益的过程。WWW.meiword.com城市化伴随着劳动力的转移,城市的高工资以及比农村优越的医疗、教育条件以及便利的交通、舒适的生活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城市,因此这些是推动城市化不可或缺的因素。
第二,经济结构发展因素,城市化发展与工业的发展直接相关,工业的发展和由此产生的城市文明形成了城市人口聚集的强大吸引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而城市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人口的增加,这就必然要求农村人口更多地转移至城市,所以农业的发展即农业现代化产生的农业人口剩余,成为了城市化的外部推动力;工农业的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由此形成国民经济的增长,成为城市发展的综合动力。这些经济结构因素直接促进城市化水平长期、稳定的发展,代表工业发展水平的可以用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来表示,比重越大,说明其发展水平越高;第三产业的发展状态可用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例、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两指标来表示;农业发展水平即农业现代化程度的可用农业劳动力的平均产出、农业机械化程度(主要农业机械拥有量)两指标来表示。由于制度和环境因素难以测度,无法通过数据实证来体现它们对城市化所起的作用,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产业结构即第一、第二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发展产生的直接影响。
二、模型及数据的选择
本文选取对城市化水平发展有直接影响的产业结构因素中的六个指标,即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以第二产业贡献率表示)(x1)、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例(以第三产业贡献率表示)(x2)、第二产业就业比重(x3)、第三产业就业比重(x4)、农业劳动力的平均产出(x5)、主要农业机械拥有量(以农用机械总动力表示)(x6)为自变量,城市化率为因变量,建立城市化率和经济影响因素六个指标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yt=β0+β1x1t+β2x2t+β3x3t+β4x4t+β5x5t+β6x6t+μt
其中y表示城市化率,β0为常数,βi(i=1,2,3,4,5,6)表示相关性系数,μt是随机误差项。本文选取1997-20xx年的有关数据,利用统计软件eviews6.0进行多元线性回归。
三、多元线性回归
利用eviews6.0软件,输入y、x1、x2、x3、x4、x5、x6等数据,采用这些数据对模型进行ols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该模型r2=0.9819,r2=0.9602,可决系数很高,f=45.24>f0.05(6,5)=4.95,明显显著。但是当α=0.05时,tα/2=(n-k)=t0.025(12-7)=2.571,x1、x2、x3、x4、x5、x6系数的t检验不显著,这表明很可能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计算各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得相关系数表。各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表,如表2所示。
由相关系数表可以看出,各解释变量相互之间有的相关系数较高,最高达0.984582,证实存在多重共线性。宜采用逐步回归的办法,检验和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分别作y对x1、x2、x3、x4、x5、x6的一元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按r2的大小排序为:x6、x4、x5、x2、x1、x3。
以x6为基础,顺次加入其他变量逐步回归,得到消除多重共线性的结果为:
y^t=4.828023+0.007107x2+0.423324x4-
t=(2.3759) (3.1756)
8.788072x5+0.000355x6
(-2.9805)(9.3611)
r2=0.9721;f=60.9585;dw=2.04004
当取α=0.05时,tα/2(n-k)=t0.0225(12-5)=2.3646,x2、x4、x5、x6参数的t检验显著。
四、结论与对策
以上消除多重共线性的回归结果表明:在中国,在1997至20xx年期间,工业产值所占比重及工业就业比重对城市化的影响不大,甚至没有影响,这是因为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出现机器排挤劳动力的现象,从而使得第二产业即工业降低了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而此时第三产业则对城市化有明显的正向作用,第三产业越发达,城市化率越高,即城市化速度越快;农业劳动力的产出水平与城市化则呈现反向关系,表明农民人均产出水平越高,农民越不愿意进城;而农村机械化程度越高,农村富余劳动力越多,向城市输送的劳动力越多,则会推进城市化。由此,本文建议制定相关政策加快第三产业如服务业的发展,并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以更好地促进中国城市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易丹辉.数据与eviews应用[m].中国大学出版社,20xx.
2、陈甬军,陈爱民.中国城市化:实证与对策研究[m].夏门大学出版社,20xx.
3、梅建明.我国城市化的主要途径:进城农民工市民化[j].经济学动态,20xx(1).
关于企业价值评估的动因分析_发展战略论文 第三篇
论文关键词:企业价值;评估;动因
论文摘要:企业价值评估在国外有较长的 历史 ,但是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直到最近几年才逐渐引人瞩目。随着我国 市场 经济 的进一步发展,企业价值评估将越来越受到各相关人士的关注。正确推行以价值评估为手段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管理 ,企业价值评估的动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使自身价值在市场中得到承认,并不断寻求增加价值的途径,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对企业风险和收益的界定、度量,对企业价值的衡量,已经成为 投资 者和企业管理者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经常性工作。投资者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并据以做出买卖决策,使得股票市场价格达到新的均衡。企业理财人员通过对企业价值的评估,了解企业的真实价值,做出科学的投资与 决策,不断提高企业价值,增加所有者财富。
一、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企业价值评估的实践基础
产权制度的改革推动了我国资产评估行业从无到有地产生和逐步发展。我国的产权制度改革主要是国有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的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在宏观层次上、 社会 总量上保持公有制为主体,在微观层次上建立以多元所有者形成的、以混合所有制为主体的企业所有制结构,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wwW.meiword.COm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不但出现了多种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发生了与传 统计 划经济体制下极不相同的经济行为,而且出现了企业资产大规模的流动和重组。①企业兼并、承包、租赁、联合、集团化有了很大发展,股份制逐渐成为主要的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大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厂,逐步按《公司法》改造和改组成为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有限公司和股合作制企业。②企业的整体买卖、企业的分割式买卖和资产折股买卖,尤其是股票上市企业的股票买卖有了较快的发展。③企业破产法冲破重重阻力得到贯彻,破产清算、企业整体式和资产分割式拍卖等成为见惯不惊的事情。④企业以资产作抵押向 银行 贷款,以企业资产为其他企业作经济担保,企业向 保险 公司投保和发生事故后向保险公司索赔。⑤国有和非国有控股公司迅速发展,投资者(个人或机构)开展以保值增值为目标的股权投资管理。以上活动的蓬勃开展,极大地促进了企业价值评估的发展,企业价值评估的结果成为这些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和依据。
二、产权交易活动的需要是企业价值评估的直接动因
产权制度改革要求有一个发达的产权交易市场。企业价值评估也要建立在发达的产权交易的基础之上。产权交易市场由五个要素所构成:一是多元化的产权市场主体,即作为商品的企业的买方和卖方;二是产权市场体系,包括产权买卖市场、企业兼并市场、企业租赁市场、企业拍卖市场等;三是市场机制,即产权的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四是法定的产权交易场所,即产权交易所或交易中心;五是企业价值评估机构和正确的评估工作。我国企业产权交易市场近几年发展较快,但仍未成熟和规范,由市场竞争形成产权价格在短时间内还难以做到。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价值评估工作对推动产权交易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资本 市场 的迅猛发展为企业价值评估提供了大量机会
1981年,我国恢复发行 国债 ,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初步发育,90年代 证券 市场得到迅速发展,相继建立了深沪交易所、证券交易委员会及其常设监督机构——
关于朝阳地区发展酒用葡萄的思考_发展战略论文 第四篇
论文关键词 酒用葡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措施
论文摘要 介绍了国内外以及朝阳区酒用葡萄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朝阳区酒用葡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通过项目带动、加快酒用葡萄技术开发和推广、扶持壮大龙头企业等措施促进朝阳区酒用葡萄进一步发展。
葡萄酒是以新鲜的葡萄汁为原料,经发酵酿造而成。其含有大量多酚物质和丰富白藜芦醇以及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人饮用后可以助消化,促进内分泌和身体各种机能的活动。它不仅具有清新、醇美的酒香和米香,也具有较高的医疗 保健 作用。经常饮用葡萄酒,可以使人健康长寿。葡萄酒集营养、 文化 、时尚于一身,是人们小康生活水平的首选酒种,是目前国内外酒饮料中消费量、产量和利税增长最快的酒种,也是 国际贸易 中交易额最大的酒种。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酒正在由单纯追求嗜好型向追求营养型、保健型、享受型等方向发展,葡萄酒的消费量正在上升。因此,发展酒用葡萄,生产优质葡萄酒,对于改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果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发展现状
1.1国际现状
据国际葡萄酒事务所 统计 ,20xx年世界葡萄酒总产量为282亿升,消费量235.6亿升,比上年增长3%。葡萄酒“新世界”(美国、智利、阿根廷、南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崛起以及亚洲国家葡萄酒生产与消费的迅速发展,带动世界葡萄酒产业走出了低谷。WWw.meiword.COM欧盟国家葡萄酒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份额持续下降,“新世界”及亚洲国家葡萄酒产量持续增长,全球酒用葡萄栽培面积正趋于稳定。由于葡萄酒“新世界”的崛起以及亚洲地区葡萄酒消费的高速增长,全球葡萄酒生产与消费在近几年将保持稳定和适度的增长。
1.2国内现状
我国葡萄酒产业在近20年中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国际葡萄酒业的低速增长相比,国内葡萄酒业发展势头强劲,据预计:20xx年前葡萄酒年产量增长15%以上,20xx年产量将达到80万吨。到目前为止,全国酒用葡萄种植面积达6万公顷,生产葡萄酒达40余万吨。现已形成了胶东半岛、燕山南麓、环渤海湾、怀涿盆地、贺兰山东麓、河西走廊、xxxx等优质酒用葡萄产区,云贵、东北等特色葡萄酒产区。在形成的以全汁为主的产品结构中,干型、半干型的葡萄酒已占总量的50%~60%,从而构成了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基本框架。同时,酒用葡萄的品种结构也在不断优化,特别是国际名牌品种如赤霞珠、品丽珠等已被广泛应用并成为葡萄酒生产企业的主要原料品种,葡萄酒的质量稳步提高。目前,葡萄酒在我国酒类 市场 中所占份额仅为1.5%,全国人均消费仅为0.38l,年需进口5万吨以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葡萄酒文化的普及以及文明健康意识的增强,葡萄酒的消费量必将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上升,将极大地推动葡萄酒产业的发展。
1.3朝阳市自然资源现状
朝阳市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适合大力发展酒用葡萄产业。朝阳的光热资源非常丰富,年日照时数2 800h以上,太阳总辐射热495.33kj/cm2,无霜期140~160d,年平均气温8.4℃,年活动积温(≥10℃)在3 200℃以上,年有效积温(≥10℃)在1 640℃以上。朝阳不仅具有酒用葡萄生长所需的基本条件,而且还因降水少、葡萄病害轻,可以生产出无公害的酿酒原料。从土壤构成来看,土壤以褐土为主,兼有部分棕壤土和草甸土,少量风沙土。土壤有机质平均1.13%,全氮含量0.072%,速效磷平均4.5mg/kg,速效钾平均152 mg/kg。朝阳与法国著名葡萄酒产区 地理 位置非常相似,气候、土壤等非常适宜酒用葡萄的生产,是国内专家公认的酿造好葡萄酒的黄金区域。
朝阳市现有酒用葡萄2 373hm2,主要集中在喀左县、龙城区等地,其中赤霞珠2 125hm2、双红242hm2、威代尔6hm2。目前,酒用葡萄在其他县(市)也纳入了重点发展的项目,各级已把发展酒用葡萄作为当地 农业 产业化的重点工程,现在酒用葡萄种植基地已初具规模。
2存在问题
酒用葡萄引入朝阳市已有2年多的时间,目前该地区酒用葡萄发展规模小,品种比较单一,农民栽培葡萄的技术水平普遍不高,葡萄安全生产优质技术操作规程尚未形成,酿酒龙头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带动力不强,这些都会制约本地区酒用葡萄的发展。
3建议
3.1项目带动,加快基地建设
酒用葡萄品种区域化和酒种区域化是产业化开发的基础。决定葡萄酒质量的根本因素是葡萄的质量。葡萄酒行业内有“七分原料、三分工艺”的共识,优良的品种在良好的栽培条件下才能形成良好的品质,有了优质的原料才能生产出优质葡萄酒。一是确定酒用葡萄适宜的栽培区。建议今后应将朝阳县中部、龙城区全境、双塔区全境、北票市中部、喀左县中部、凌源市西部、建平县中南部作为发展重点区域。到20xx年全市酒用葡萄发展到6 667hm2,原料产量19.5万吨,实现产值58.5亿元。二是要在栽培区域内确定最适宜的栽培品种,现在应加快新品种的引进和开发。由于该市冬季寒冷, 历史 上最低温度可达-30℃以下,在发展葡萄生产时要慎重选择中晚熟品种,要通过采用抗寒砧木嫁接等方法来提高葡萄的抗寒能力,确保葡萄安全越冬。品种在发展赤霞珠、双红、威代尔等品种基础上,应引入黑比诺、品丽珠、雷司令等新品种8~10个。只有深入开展酒用葡萄栽培的品种区域化研究,实现区域化栽培,才能为优质葡萄酒的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基地建设与葡萄酒加工企业建设同步协调发展。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朝阳发展酿酒葡萄的优势,同时把酿酒葡萄企业引进,特别是把在国内有一定名气的大企业的引进,作为推动当地 农业 产业化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3.2加快酒用葡萄技术开发和推广,提高果品质量
我国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低,但土壤速效氮含量较高,导致葡萄树体的营养生长旺盛,影响了高品质酒用葡萄的生产。在施肥方面,单一施用化肥会影响酒用葡萄的品质。在灌水方面,如果在葡萄浆果成熟前的一段时间里,降雨少且不进行灌水,能提高酒用葡萄的品质;如果在浆果成熟前降水量较大,或在成熟前大量灌水,就会降低酒用葡萄的品质。因此,以肥水为主的酒用葡萄 管理 技术的推广显得尤为重要。
现在,生产上栽培的酿酒品种基本上是欧亚种,多数品种抗病能力较弱。因此,在生产中病害防治任务往往较重,农 药 使用次数增加,使用农 药剂 量加大,酒用葡萄的农药污染与残留及葡萄酒的卫生安全问题比较严重。因此,研究配套的酒用葡萄和葡萄酒安全优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并加以开发和推广是当务之急,应在短期内完成酒用葡萄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和无公害食品认证工作。
酒用葡萄引入朝阳市的时间不长,农民栽培葡萄的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对栽培技术缺乏应有的掌握和了解。农业部门要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技术人员要深入乡村 指导 生产,加强农民培训。
3.3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增强产业拉动力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影响产品质量因素中,企业的加工工艺很重要。企业要通过引进先进生产设备,研究制定先进的加工工艺,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只有提高产品质量,才能提高企业产品的 市场 占有率,才能使企业扩大生产能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强后,企业的效益也会随之提高,也将带动果农的收入上升,也就增强了企业的拉动力。目前,建议要在政策上对企业重点扶持,重点抓好以朝阳龙达葡萄酒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企业3~5个。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依靠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技术支撑,走龙头带企业、产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发展之路,可有效地实现酒用葡萄的产业化,促进本地区农业和 农村 经济 结构调整,还可以带动养殖、 运输 、 旅游 、服务等其他产业的发展,使当地农民获得更多的增收和就业机会。
西部地区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应注意的问题及途径_发展战略论文 第五篇
摘要:西部地区在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时,要注重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兼顾承接产业转移的各方面关系;要以市场为导向,减少行政干预;要注重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要加强资源节约和注重环境保护。主要途径是:充分运用政策优势、充分发挥引进产业与本地资源结合优势、加快承接产业转移载体的功能、建设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的体制机制等。
关键词: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注意的问题;加快发展的途径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更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加快西部地区科学、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本文提出以下思考。
一、加快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承接产业转移的各方面关系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的集中体现,加快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坚持强调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强调了社会经济、区域经济、城市与乡村等各个方面统筹兼顾。达州市承接产业转移要遵循科学发展观这一系列要求,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本着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在科学、客观认识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各种关系、各种矛盾的基础上,统筹协调、合理安排。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要坚持优势资源由优势企业来开发,战略产业向战略资本靠拢,着力培育优势产业。WWw.meiword.coM通过理性的、科学的产业政策措施,引导企业进行投资,以推进承接产业项目及企业的合理布局和融合发展。
(二)承接产业转移要以市场为导向,减少行政干预
以市场为导向、减少行政干预就是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要严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尊重各类企业在产业转移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注重规划和政策引导,规范招商引资行为,促进产销市场要素的充分流动,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市场规律科学配置资源,以推动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运行进程和运行质量。一定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创造环境,做好外力助推,通过市场定位、市场选择、加快承接产业项目的步伐,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三)承接产业转移要注重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
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要把当地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吸纳发达地区的资金、先进设备、管理方法、经营理念、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形成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新机制,加快产业升级步伐。要在强化产业配套和环境兼容等发展环境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开展承接工作,注重在承接过程中提升和发展本地的产业,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进一步促进本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从而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并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增加中高档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绿色环保型产品比重。要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狠抓高增长行业,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承接产业转移要加强资源节约和特别要注重环境保护
西部地区要将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依据。要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耕地资源保护,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用地密度。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大力提高废污水处理回用率。鼓励企业采用节能、节水、节材、环保先进适用技术,鼓励和支持承接产业转移园区发展循环经济。严禁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和高耗能、高排放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转入,避免低水平简单复制。加强承接产业转移中的环境监测。加大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在强化产业配套和环境兼容等发展环境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开展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特别要坚持不接受不经环保评估产业和项目加强产业园区污染集中治理,建设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并保证其正常运行,实现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完善节能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
二、当前加快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举措
(一)充分运用政策优势,加快西部地区产业承接
为进一步引导和支持西部地承接产业转移,及地方要在财税、金融、投资、土地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1、财税政策。要对西部地区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贷款实施财政贴息。对投资中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和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按规定免征关税。完善和规范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办法。
2、金融政策。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产业转移项目提供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东部地区企业并购、重组中西部地区企业提供支持。支持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参与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的投活动。鼓励和引导外资银行到中西部地区设立机构和开办业务。有序推进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
3、产业与投资政策。根据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实际,研究制定差别化产业政策,适当降低中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门槛,适当下放核准权限。加快修订《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产业转移项目,根据权限优先予以核准或备案。支持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鼓励省级技术改造等财政专项资金优先用于符合条件的产业转移项目。
4、土地政策。在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的支持力度,优先安排产业园区建设用地指标。严格执行工业用地最低出让价标准,进一步完善体现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最低价标准实施政策。探索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和年租制度。 (二)充分发挥引进产业与本地资源结合优势,加快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承接
西部地区要紧密依托劳动力、资源等优势,推动重点产业承接发展,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根据西部地区实际,当前主要加快以下产业的承接发展。
1、劳动密集型产业。承接、改造和发展纺织、服装、玩具、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其吸纳就业的作用。引进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和先进技术工艺的企业,吸引内外资参与企业改制改组改造,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管理模式,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建设劳动密集型产业接替区。
2、能源矿产开发和加工业。积极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大力发展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在有条件的地区适当承接发展技术水平先进的高载能产业。加强资源开发整合,允许资源富集地区以参股等形式分享资源开发收益。
3、农产品加工业。发挥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和产业资本,承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4、装备制造业。引进优质资本和先进技术,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壮大一批装备制造企业。积极承接关联产业和配套产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提高基础零部件和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所需的重大成套装备制造,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5、高新技术产业。要积极承接发展电子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强与东部沿海地区创新要素对接,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研发中心,支持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产业“孵化园”,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三)加快承接产业转移载体的功能建设,为承接产业转移营造良好的环境
1、完善承接地交通基础设施。加强区域间交通干线和区域内基础交通网建设,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构建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物流基础设施资源整合和有效利用,完善现代物流体系,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2、强化公共服务支撑。发展跨区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完善公共信息、公共试验、公共检测、技术创新等服务平台,规范发展技术评估、检测认证、产权交易、成果转化等中介机构。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区域间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3、加快承接产业的园区建设。引导转移产业和项目向园区集聚,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要明确园区产业定位,依托现有基础,结合产业转移和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明确其特色定位和发展方向。同时要着力加大对园区投入,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标准厂房建设,强化园区能源保障,提高园区吸纳功能和承载能力,使其成为推动同业聚集、产业升级的基地。发挥园区已有重点产业、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吸引产业链条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提升产业配套能力,促进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
(四)探索和建立产业转移的合作发展、互利共赢新机制
1、深化行政管理和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转变职能,减少行政审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推动相关行政许可跨区域互认,做好转移企业工商登记协调衔接。发展和完善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加快资源型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
2、创新园区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鼓励中西部地区通过委托管理、投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与东部沿海地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积极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支持中西部毗邻地区之间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资源整合、联动发展。
3、加强区域互动合作。推动建立省际间产业转移统筹协调机制、重大承接项目促进服务机制等,引导和鼓励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搭建产业转移促进平台。提升各类大型投资贸易会展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在中西部条件较好的地方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充分发挥其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国发〔20xx〕28号.
2、温海星.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承接的思考[j].公共,20xx(8).
3、牛勤.达州市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达州新论,20xx(3).
关于可持续发展成本理论刍议_发展战略论文 第六篇
可持续发展 成本 ;自然生态成本;人文生态成本
[论文摘要] 可持续发展成本的研究目前仅仅停留在环保成本的研究,而对受 社会 人文 环境 影响的人文成本却未受到重视。本文 对可持续发展成本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探讨,力图确立可持续发展成本的理论体系。
受知识 经济 、网络经济、经济全球化以及自然条件的影响,当今世界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处在这种时代大环境中,可持续发展问题显得日益突出,对可持续发展成本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党把可持续发展问题正式列入重要议程,并且提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观点。目前,理论界对可持续发展成本研究也仅仅停留在环保成本的研究,而对受社会人文环境影响的人文成本却未受到重视。笔者试图从广义角度研究可持续发展成本问题,并命名为“可持续发展成本”。
一、可持续发展成本的理论成因
“发展”永远是人类社会不变的主题,创新则是“发展”不竭的动力。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是人类经过实践摸索和理性反思后在认识上的一次突破,也是人类思维方式和观念更新的一种表征。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全人类共同的问题。可持续 发展战略 的实施过程,即是通过知识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活动去协调和解决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环境的矛盾,使人类社会系统与地球及其周围的自然系统保持和谐、均衡、共生的过程。因此,笔者认为,可持续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一)层次性。根据可持续发展所考虑的主体不同,可持续发展可分为微观、中观、宏观3个层次。微观可持续发展指局部、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如企业、乡镇等;中观可持续发展指区域、行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或省市、集团企业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宏观可持续发展是指国家整体的可持续发展,也可延伸为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二)针对性。可持续发展不是凭空提出来的,而是针对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如 人口 、资源、环境、科技等提出的,这些因素将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可持续发展 会计 围绕这些因素的变动情况对可持续发展进行反映和控制。
(三)目的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使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和创新。发展是社会经济进步的导向,创新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可持续发展会计的目标就是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从价值方面反映和控制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代价以及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多少好处,以评价宏观、区域或局部社会经济绩效,为经济决策服务。
笔者认为,由于环境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有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生态环境等,因此,生产经营活动给环境带来的变化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有收益也有代价,衡量代价的指标如自然生态成本、人文生态成本等都属环境成本的范畴,通过对它们的反映和控制,从而达到减低环保成本或发展成本的目的。这也是可持续发展成本要研究的范围。
二、可持续发展成本的一般理论问题
可持续发展成本有自身的特点,以下介绍可持续发展成本的一般理论问题。
(一)可持续发展成本的研究对象。可持续发展成本作为成本的一个特殊门类,其研究对象有如下特点:
1.成本主体。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成本主体是不同的。从微观角度看,成本的主体是企业、乡镇等个体;从中观角度上看,成本的主体是企业集团、省市、行业等;从宏观角度上看,成本的主体是国家整体经济。
2.成本分期。可持续发展成本与其它成本不同,根据 管理 上的需要其成本分期可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种,反映和控制当期可持续发展成本,并提供相应的 财务 报告。
3.成本对象。成本归集的对象是某 投资 项目、开发项目、生产项目等,将可持续发展成本列入项目成本,作为决策方案的组成部分,实施科学发展。
4.成本计量。可持续发展的代价也可以用价值来衡量的,可分为直接成本计量和间接成本计量等。间接成本通过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项目直接成本。
(二)可持续发展成本的效益评价原则。可持续发展成本的任务是揭示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成本与效益问题,即成本与效益孰高的原则问题。所谓可持续发展成本是指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代价以及放弃另一种发展方式所付出的代价,所谓可持续发展效益是指选择另一种发展方式而得到的一种发展方式代价的减少或效益的增加。效益大于成本才是可持续发展成本所应遵循的原则。
(三)可持续发展成本的目标。可持续发展成本的目标在于向决策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成本管理信息,可持续发展成本信息是经济决策的基础。强调可持续发展成本信息在不同主体之间的比较,从中找出差异成本并加以控制,从而提高成本主体的经济效益。
三、可持续发展 成本 理论的主要内容
可持续发展成本是指在 社会 经济 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因 环境 遭到破坏而产生的环境成本,包括人为破坏资源而付出的代价;或因环境差异而产生的差异成本,包括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而产生的差异损失;通过这方面成本的研究,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可持续发展成本或称发展成本由自然生态成本、人文生态成本等组成的,分别研究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差异成本,以期取得最佳的发展效益。
(一)自然生态成本。自然生态成本是可持续发展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核算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成本问题。
1.自然资源成本。加强对资源的成本核算,是变自然资源的计划配置为 市场 配置的必要手段。自然资源按其是否可以再生分为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也称为可耗竭资源,尽管有些是可以回收的资源,如金属资源,但可回收的资源依靠回收利用而得到补充的数量是很低的,所以可耗竭资源是无法逃脱被耗竭的厄运。可再生资源是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其可持续性有些受人类利用方式的影响,即能否合理开发利用,如果能合理开发利用,则资源可以恢复、更新、再生,甚至不断增长;否则,蕴藏量不断减少,以至耗竭,如森林资源;有些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太阳能。为了改革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 管理 现状,保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将所有可耗竭自然资源和其可持续性受人类利用方式影响的可再生自然资源纳入自然资源成本核算体系。
2.环境保护成本。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存在密切关系。据有关专家对各种污染物来源所作的,目前自然环境所接受的污染物中有80%来自企业,并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对此,国际社会提出了可持续 发展战略 ,环境保护的 教育 使公众意识有了极大的提高,企业对环境污染的各种行为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约束。环境问题使企业成本增加,环境风险增大。主要表现在:① 预防 性 法律 法规大量增加,导致企业的成本增加;②对一些严重污染环境的原 材料 实施限制使用和禁止使用,直接对企业生产成本产生影响;③国家对企业环保责任的范围将做出扩大性规定,对企业的环保责任追究已不再停留在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的废弃物排放,而是扩大到产品使用过程的环保污染(如汽车尾气的排放)和使用后回收利用等方面。因此,加强环境成本的核算和控制势在必行。
(二)人文生态成本。笔者认为环境成本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以上所述的成本内容属狭义的环境成本,即是基于自然环境一旦遭到破坏的成本问题,是学术界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是环境的客观的、外在的一面;广义的环境成本还应包括基于人文环境一旦遭到破坏的成本问题,如行业垄断问题和贪污问题等并由此产生的人文生态成本就属于此类,它有别于自然生态成本问题,但却是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环境问题,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成本。由此可见,对环境的研究仅从狭义的角度去衡量,无助于全面、彻底地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对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
阿期德的 文化 模式指出,一个国家 社会文化 特征主要从以下4个因素反映:①个人主义相对集体主义,②权力距离大小,③对不明朗因素反映的强弱,④阳刚相对阴柔。笔者认为,阿期德的文化模式虽然只是研究人文环境的某一方面,但对人文生态成本的研究却很有借鉴意义。在阿期德的文化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特点,笔者提出人文生态成本的部分内容如下:
1.制度成本。研究制度成本,主要目的是对国家或社会和谐发展的不公正和不公平的现象,通过以价值形式进行反映,以价值工程比较,找出由于制度不够创新而引起的社会经济效率的浪费,以及不公正及不公平现象等诱发的社会经济代价,这些隐形成本就是制度成本的一部分,必须通过国家或社会的制度创新来解决。制度成本与制度效益的比较,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2.观念成本。研究观念成本,主要目的是对因公民的思维、 道德 、信用和价值观而产生的观念差异,因观念差异而产生的可持续发展代价以及为此所进行观念创新的 投资 ,即形成观念成本。与观念创新后所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对比,所形成的观念效益为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郭培章.
业主委员会的集体行动逻辑及其善治路径_发展战略论文 第七篇
[论文关 键 词] 业主委员会;物业 管理 属性; 公共 产品理论;善治
[论文内容摘要] 业主委员会是
业主委员会是
2.我国物业 管理 在排他性方面的特征。我们知道,纯 公共 产品是完全不排他的,但物业管理由于具有拥挤性特征,因此便具有局部排他性。(1)物业管理不能完全排他,否则它的消费主体数量就不会大于1,或者说就不具有共同消费性而变成私人产品。比如,住宅小区内物业管理的内容就是对业主的公用部分、公共设施和公共设备、绿化、安全、卫生等进行管理,在小区内的所有人包括业主、使用人、甚至外来人(如邻近小区的人到这里来娱乐、休闲)就都可以享用物业管理的服务。(2)物业管理又不能完全不排他,面对现阶段物业管理的相对短缺,那样就会造成拥挤和消费上的竞争性。例如,物业小区内的卫生、绿化、安全等主要是由小区内的业主付费使用的,因为物业管理主要针对业主服务的。因此,物业管理具有局部排他性特征。物业管理的局部排他性也有多种表现形式,它可能表现为不接纳某些 社会 成员作为“俱乐部成员”(如通过付费只对该小区提供服务和生产),也可能表现为采用高价格使某些人退出消费行列或不能进入消费行列(如纯商品房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产品更加高级、先进,采用 电子 监控系统等高科技手段进行管理,它的物业管理非就相应的高)等形式。WwW.meiword.com
3.对我国物业管理的属性的认识,除了传统的研究方法之外,在事实维度之外还应加上空间维度,即必须对我国物业管理在各个地方的数量分配情况加以研究。因为对任何产品的消费都是相对于一个特殊的 地理 位置而言的,只有消费者在确定了某一位置之后,才能对所提供的产品的数量和类型进行选择。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某些公益物品可能并不带有空间的限制(例如从研究和开发获得的受益);但对于其他公益物品来说,尽管新来的居民无形耗费更多的 成本 便可以获得其收益,然而这种收益却局限在一个社区中(可能会溢出某些利益到邻近的社区)”②而物业管理正如前述,它仅仅只是针对某一住宅区域内提供服务。
综上所述,物业管理是一种具有地方性质的准公品。相比之下,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前物业管理看成是纯公品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公品应该由来提供这一主观看法,属于一种制度安排,而不是由于物业管理现实属性决定的。鉴于此,我们对我国的物业管理属性的认识一直存于悖论之中——从地方性的准公品到制度化的纯公品。这种理论与现实的反差,现实与理想的错位导致我国住房制度中物业管理供给的失灵,同时也是业主委员会在集体行动中产生困境的根源。
三、多元协作治理:业主委员会善治的路径选择
美国著名 经济 学 家曼瑟·奥尔森认为,集体行动是由理性人组成的集团通过集体选择的方式供给公共物品的过程。集体行动失败被认为是 市场 失灵的表现,人们无法通过价格机制分配公共物品的供给成本和分享公共物品带来的受益。但是通过建立配套的激励制度,能够在集团内部形成有序的社会交换关系,促进社会协作,走出集体行动的困境。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主体除了之外,还包括利益集团等社会组织,“私人集团和组织也能提供公共物品”③业主委员会就是基于住宅小区内存在集体行动的必要性而产生的 逻辑 结果。
解决业主委员会的集体行动困境,首先需要物业管理的生产和提供区分开来。因为,生产者与提供者相区分是解决公品由以外组织和个人供给的理论关键④。
所谓的“生产是指 物理 过程,据此公益物品或服务得以存在物,而提供则是消费者得到产品的过程”⑤。由于以往对物业管理非分割性理解上的偏颇,和理论界通常把物业管理作为物业服务生产、分配和利用的一个整体过程,即物业管理的生产与提供是不可分的。现在随着物业产权的明晰,业主委员会权能的加强,可以并可能把物业管理的供给分成对物业管理的生产和提供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生产过程,即、开发商和物业管理公司的生产,由他们生产适当水平的物业管理服务。这种物业管理服务可以有三个生产者:向业主提供的服务(如电信部门、 电力 公司、邮政部门、自来水公司、房管局等)、物业公司和业主委员会为自己提供的服务(有的小区业主委员会自己管理物业)。第二过程是提供过程,即业主委员会把业主对物业的需求提供给业主。
按照提供者和生产者的差别,物业管理服务生产者并不一定由或企业来充当,而可以由各种不同形式的主体来担任。这样,物业管理服务的提供由业主委员会来负责,而业主委员会不必介入生产,为了保证良好的物业管理状况,业主委员会可以通过与物业管理公司契约安排,从而为住宅区内的业主提供良好的物业管理服务,作为唯一拥有潜能的组织可以为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公司的裁判营造公平氛围、进行监督、提供服务。由于在物业管理的生产过程中具有局部排他性特征,可以实行竞争性机制,而在业主委员会提供过程中由于具有集体行动、共同消费的特征,业主委员会作为小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执行者,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承担起组织和监督物业管理生产者绩效的责任,强调公平。因此,业主委员会为保证生产者所生产的服务质量,可以采取必要的手段对生产加以控制。这样,对我国物业管理“单中心”供给模式(即先是以为单中心的供给模式,后是以物业管理公司为单中心的供给模式的格局)被打破了,同时这种物业管理的多元协作治理也标志着或市场对物业管理的单一治理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即过去由以为核心的单中心治理模式向、市场和社会三维框架下的多中心治理模式转变。
我国的业主委员会的出现是主动下放权力的结果,它不像西方国家,社区自治组织是自发产生的,其目的是通过建构公民社会,防范和限制的权力。在
促进民营企业和发展新思路_发展战略论文 第八篇
论文关键词:民营企业 发展 思路
论文内容摘要:改革开放后,民营企业对我国 经济 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未来发展我国民营企业,企业、和 社会 必须共同努力。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历程及问题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历程
从我国民营企业个体发展看,民营企业是从家庭企业起步,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不少民营企业进行股份合作制的试验,到90年代后期公司制越来越多成为上规模民营企业选择的组织形式,并逐步取代股份合作制而成为民营企业的主要形式。从国家整体看,23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私营和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拾遗补缺”“有益补充”“鼓励支持”“共同发展”“公平竞争”的发展过程。
我国民营企业存在问题
虽然民营企业创业者以顽强的意志克服重重障碍获得了初创期的发展,但多数民营企业具有一些先天的弱点,主要表现在:不少企业初始积累不足,起步水平不高,低水平重复 投资 ,难有后劲;有些投资者缺乏创业经验,盲目性较大,成功率较低;有些民营企业追求目标短期化,采取不正常竞争手段,不惜以造假、损害 环境 获取近期利益;有些民营企业产权制度有缺陷,企业制度不规范,留下不少后遗症;有些民营企业缺乏 管理 基础,在短时期快速膨胀和发展后就走向衰退;不少民营企业家素质有待提高等。Www.meiword.coM
民营企业经营思路
首先,树立创新意识。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民营企业只有及时把新思想、方法、技术付诸实施,才能在竞争中永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创新主要包括企业技术创新和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持续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克服弱势在 市场 竞争中取胜的法宝。其次,积极应用新技术方法。民营企业根据自身发展实际,积极将 计算机 及网络等技术广泛运用到企业的管理中。第三,重视 人力 资源 管理。要强调“以人为本”,在管理观念上必须坚持把“以人为本”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目的就是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尽最大可能释放员工的创新能力,以确保民营企业的竞争优势。第四,加强知识共享。民营企业应强调员工与企业的显性与隐性知识进行共享与交流,促进员工提高创新能力,不能让员工为了保护自己的职位,防范同事对自己拥有企业信息的共享,这样才能促进企业不断发展。第五,经营目标多元化。企业经营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在新时期的民营企业必须把“员工利益的最大化”纳入其目标之中。同时,对于与企业关系密切的集团如客户、供应商、社会公众、潜在的投资者、、战略伙伴,考虑这些集团的利益最终为企业取得高于投入的回报。第六,提高企业主素质。不少民营企业主常常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企业的管理漏洞百出,改革开放的深入对民营企业挑战达到空前,这就要求管理者决策与管理更加快捷、高效,所以管理者必须不断进行自我提升。第七,建立良好诚信制度。良好诚信会不断招财进宝,民营企业走向成熟就要面对社会,以诚相待,就要树立自己的社会形象,重信誉、守 合同 ,追求可持续的发展和效益。第八,改变传统观念。民营企业必须打破“传子不传贤”的封建观念,从家庭化经营中走出来,破除任人唯亲思想,树立任人唯贤的观念。
改善外部配套环境
完善财产保护制度。民营企业在初创时期,很多创业者就心有余悸,对个人合法财产用各种名目加以掩饰,而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更产生了不安全感,甚至有些民营企业主将财产转移到境外,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当前,我国已将私人合法财产应受保护写入 宪法 ,未来要完善相关 法律 、法规,消除民营企业主的后顾之忧。排除市场准入歧视。除了国家必须垄断经营的行业以外,要允许民营企业主投资在更广泛的领域以独资、合作、合资、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进入,扩大民营企业主投资领域,激发民营企业主投资热情,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重组。扩大 渠道。渠道不畅已经成为不少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要鼓励商业 银行 扩大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支持建立为民营经济服务为主的 金融 机构 。在企业上市、发债、兼并、收购等直接方面给民营企业以支持,加快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市场(创业板市场),放宽上市条件,进一步为民营企业直接、间接拓宽渠道。改善市场环境。要简化民营企业 工商 登记等手续,制止乱摊派、乱收费,破除地区分割、行业壁垒,放宽研发人才入股比例,在 税收 、土地使用、企业开办、进出口等方面,取消一切不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不合理的限制。发展社会服务体系。要在发展创业辅导、投资咨询、管理诊断等中介服务,发展培训中心、技术市场、人才市场和信息服务市场等社会体系,为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系统服务。
总之,在现实呼唤民企的今天,只要充分认识民营企业发展存在问题,企业、社会、共同努力改进,再次出现民企风将不可避免,民营经济必然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解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内涵_发展战略论文 第九篇
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 ;奋斗目标;新内涵
党的报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这是我党在 经济 社会发展中对全面小康社会认识的不断深化,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框架体系、目标要求的充实、完善和提高。
党的报告,在党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新要求是基于对
第三,体制目标由“建成完善”调整为“更加完善”。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 经济 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社会 主义 市场 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党的提出到20xx年“建成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党的提出到20xx年“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市场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我们为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相互协调,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更为良好、有利的制度 环境 和社会条件。www.meiword.COm
第四,城市化进程由“城镇 人口 比重较大幅度、三大差别逐步扭转”调整为“新 农村 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城市化是第一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集约程度”和生活质量,是现代化的质量表征。按照国际 工业 化的一般标准,城市化(非 农业 人口)比重在60%以上,我国20xx年城镇人口比重为44%。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城镇化建设突飞猛进,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压力很大,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提高城镇人口比重是一项综合性、社会性任务,不仅要着重解决“三农”问题,加强新农村建设,还要考虑农村劳动力人口转移的空间,城镇化建设,城市规模扩展,以及相关的户籍制度、用工制度、 教育 及社会保障等一系列制度的改革配套。
三、走“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之路
党的报告中提到“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好”字排在了“快”字之前,这一顺序的变化深刻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好”讲的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快”讲的是发展的速度,但速度之“快”,基于质量之“好”,“好”是“快”之前提,在“好”的基础上的“快”才是真正意义的、长久不衰的“快”,能够行稳致远。
第一,翻两番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党的报告的一个新意是,在谈到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时,把“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放在了第一位。据有关数据显示,尽管20xx年
浅析美的集团品牌创新策略_发展战略论文 第十篇
论文关键词:品牌;创新策略;对策;美的集团
论文摘 要:在 经济 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和产品的品牌已成为 市场 的“通行证”,优良的品质和知名的品牌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所以做好企业和产品的品牌是当前我国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该文以美的集团为例,其现阶段的品牌策略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关的品牌策略发展对策。
品牌代表着特定的商品属性,它有助于促进产品销售,树立企业形象,借助品牌,消费者了解了品牌下的商品并记住品牌、商品和企业,还有助于扩大产品组合,有利于促进产品改良;它代表着产品的特征和对消费者利益的承诺,一个优秀的品牌蕴涵着特定的 文化 。由于家电市场产品种类繁多,要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要求,就必须走品牌之路。
1.美的集团简况
美的集团创建于1968年,1980年正式进入家电业,1981年开始使用“美的”品牌,1993年集团下辖的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全国第一家由乡镇企业改制而成的 上市公司 ,20xx年美的转制为民营企业,20xx年美的集团相继收购云南、湖南的客车企业,正式进入汽车业。美的一直保持着健康、稳定、快速的增长。20xx年美的实现了整体销售收入570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在海外实现销售22亿美元,同比增长25%。如今美的已成为以家电业为主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企业集团,是
3.3赞助与 传播 没有很好地结合
美的知道自己的目标 市场 在哪里,也积极向目标市场做了大量的传播工作,可是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与海尔、tcl有差距。Www.meiword.cOm美的每年投入大量费用赞助各种活动,然而并没有很好地抓住机会,没有配以媒体进行大范围跟进,把所做的努力放大,呈现给消费者从而扩大影响,使美的品牌在这些活动中得到最广泛的宣传。通常,赞助与后续宣传的费用比例要达到1∶6以上,才能有效地传播。如果没有一个周密的整体传播计划,赞助的商业价值便不可能最大化,甚至可能事倍功半。美的由于传播计划的系统和周密性不够,没能很好地让赞助活动环环相扣,使赞助效应不断放大,却没能达到商业化的宣传目的,美的这么多年交了不少学费。
4.提升“美的”品牌的创新对策
4.1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 文化 是基础
由于企业品牌的差异化不是单纯的,也不是为取悦受众而完全虚构出来的,品牌必须有其生存的根基。每一个企业都有其独一无二的价值观、不同的成长历程和风格、个性迥异的领导者,这些不同的 企业文化 恰恰是构成品牌差异的重要部分。因此,依靠企业文化和声誉树立持久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是打造一个高威望的企业和产品品牌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美的目前以“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为主线的企业文化,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在市场中体现其文化的价值。
4.2合理运用品牌模式的组合是关键
合理运用品牌模式组合,是美的集团今后必须面对的问题。把常见的单一品牌、多品牌、主副品牌和背书品牌四种主要品牌模式,在不同的 环境 和时期中合理运用品牌模式组合,优选出与企业现状匹配又 经济 高效的品牌模式,是提升品牌实力的有效途径。
品牌模式实际上是企业主品牌的延伸,无论是哪种模式,都需要一个坚强的企业主品牌来代表企业的实力,如技术实力、产品品质等,给受众做出信誉、技术及服务等方面的承诺。如果从品牌模式来看,可以说美的集团目前采用的主副品牌模式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这种模式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有一个实力象征的主品牌。现阶段由于美的选择了多元化跨行业的 发展战略 ,则必须重新审视该品牌是否适合在不同行业的延伸,否则这种主副品牌模式很可能因核心价值的错位而失去优势。
4.3建立品牌 管理 组织机制是保障
随着消费体验时代的全面来临,消费者更关注构成体验的一切事物,而不仅仅是产品本身。消费者需要对品牌了解得更多,再也不单纯是产品、包装及其功能,更要对产品在公司内部是如何制造的,公司高层甚至最基层的员工是否真正关心消费者的需求等等。品牌的竞争已不能再停留在产品层面上的竞争,要全方位的、创造好的消费体验,就要求企业在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遵守对客户的品牌承诺。因此,在组织内部建立完善的品牌管理机制,在企业最高战略的 指导 之下,统筹安排品牌战略工作,才能达到对目标受众传达一致的品牌信息的目的。
4.4对外传播品牌的核心内涵是重要手段
品牌的核心内涵就是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离开了这个基础,品牌就成了无水之鱼,无本之木,无从谈起。善于运用手段传播品牌形象,并传播企业形象与文化,向品牌中注入更多的企业内涵,这是发展企业的一向重要环节。近年来,美的向外传播的更多的是品牌形象,而品牌所反映的内涵,消费者了解的并不是很多,这对品牌价值的提升和忠实受众的追随明显不利。只有实现“企业形象与品牌形象”之间的紧密结合,传播品牌的核心内涵——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才能真正让消费者通过对品牌的认知而进一步达到对企业的信任。
参考文献:
[1]吕殿平,李晓静.现代企业管 理学 [m].:
本文地址:www.wordls.cn/zuowen/275059.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