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网小学生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

《酸碱盐及其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06 11:41:15 | 作者:无名

《酸碱盐及其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酸碱盐及其化学性质》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酸碱盐及其化学性质》教学设计1

  一、教学设计思路:

  “酸碱盐”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也是初中化学的难点和分化点;这部分知识系统性强,反应的规律突出,内容较多,历届中招考试中都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在陕西20xx年中考试题中占22分(约占总分值的44%)。出题一般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因此很有必要对酸碱盐进行专题复习。

  本节课改变了以往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复习了“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之后,设计了一些与之有关的初步运用,针对性练习、拓展练习,通过创设一些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使他们仿佛置身于中考,从亲身体验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复习,巩固“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②创设情景,让学生置身于中考,从亲身体验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常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规律。

  ②让学生通过具体题目的。要求和条件,学会分析题意,掌握做题的方法,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严谨务实的`生活态度。

  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讲题,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巩固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

  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具体题目要求和条件,会分析题意,掌握做题的方法,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能力。

  四、学情分析:

  课本在新课教学阶段并没有系统的对酸碱盐化学性质进行归纳,学生对酸碱盐的一些化学反应的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及时让学生对酸碱盐知识进行复习归纳,有利于学生更深一步理解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有利于学生更深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以及发生条件;有利于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能力。

  五、教法与学法的选择:

  1、教法:

  采用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多媒体辅助等,充分体现“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学法:

  思考、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总结、交流等。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善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ppt展示教学目标以及复习重点,开门见山,直入正题。

  二)新授课

  活动一:

  ppt展示“幸运课堂——猜猜他是谁?”引起学生注意,并进入复习。通过本活动让学生对本专题所涉及的主要物质的性质有一个初步的回忆和了解。

  活动二:

  认识酸碱盐的定义,通过如下ppt展示常见的酸碱盐,让学生读写,并尝试复述酸碱盐的定义。然后通过对酸碱盐进行分类,强化学生对概念定义的理解。

  活动三:

  认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ppt展示如下生活或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的反应,让学尝试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根据所写方程式,系统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544”。

  活动四:课堂检测

  通过如下ppt趣味性的展示出酸的化学性质,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在中考前长时间的复习,学生精神上有些倦怠,通过趣味性的题型设计能充分调动兴趣和积极性。另外也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酸碱盐化学性质的理解和认识。

  活动五:

  作业布置,小结归纳

《酸碱盐及其化学性质》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酸、碱、盐、氧化物概念的复习进一步掌握有关物质分类的知识。

  2.通过对酸、碱、盐、氧化物性质的复习进一步掌握各类物质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3.巩固有关重要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某些化学反应的规律。学会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某些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学会运用酸、碱、盐溶解性表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4.运用各类物质的性质及相互关系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教学重点

  1.物质的分类。

  2.各类物质的通性及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综合利用本章知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总结物质的分类、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课时:综合运用本章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路、方法。

  教学过程

  一、物质的分类

  (提问)请学生小结有关物质的分类(具体见板书设计),并复习有关的概念。

  (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将其分类。

  氢氧化钠、氧化铁、硫化锌、盐酸、硫酸钠、胆矾、氢氧化铜、三氧化硫、生石灰、硝酸、碳酸氢钠、碱式碳酸铜、氢氧化钙、硫酸亚铁。

  二、各类物质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提问)请依次说出酸、碱有哪些通性?盐有哪些化学性质?氧化物有哪些化学性质?

  (教师)可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板书,用图示法找到物质间的相互联系。(具体见板书设计)

  (练习)请学生对每一个具体反应举一个典型的化学反应。(口述)

  三、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某些置换反应能否发生,正确书写金属跟酸、金属跟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写出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

  (1)Mg+H2SO4

  (2)Fe+HCl

  (3)Ag+H2SO4(稀)

  (4)Zn+HNO3

  (5)Zn+CuSO4

  (6)Ag+ZnSO4

  (7)Cu+AgCl

  (8)Cu+Hg(NO3)2

  (讨论)可进行分组讨论,并小结置换反应能否发生的条件。

  (小结)

  1.金属跟酸: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的金属可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氢以后的金属则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因此(1)、(2)可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氢气。而(3)则不能发生置换反应。

  (2)金属跟硝酸起反应时,由于硝酸的氧化性很强,一般不生成氢气。如(4)不能发生置换反应。

  2.金属跟盐: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因此(5)、(8)可以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新的金属。而(6)的反应中,Ag排在Zn的后面,反应不能发生。(7)的反应不能发生是因为AgCl不溶于水。

《酸碱盐及其化学性质》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巩固酸、碱、盐的组成、命名和分类的知识。

  2.巩固有关酸、碱、盐化学性质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加深对某些反应的认识。

  教学过程

  [引言]

  前面学习了酸、碱、盐的组成、分类和命名,学习了不少有关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学习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酸、碱、盐的溶解性等,本节课对这些知识作一些练习和归纳,并加深对某些反应的认识。

  一、酸、碱、盐的组成、命名和分类

  1.让学生再仔细阅读和思考第一节教材中酸、碱、盐的定义,巩固对酸、碱、盐组成的认识。

  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指出它们各属于哪一类化合物:

  硫酸钠

  碳酸钾

  磷酸

  硝酸

  硝酸铜

  氯化亚铁

  氢氧化钡

  氢氧化钙

  3.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名称,并指出它们各属于哪一类化合物:

  Cu(OH)2

  CaCO3

  Fe(OH)3

  MgCl2

  NaHCO3

  H2SO4

  H2CO3

  Ca(H2PO4)2

  二、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书写金属跟酸、金属跟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

  判断下列反应能不能发生,写出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Mg+HCl

  (2)Fe+HCl

  (3)Ag+H2SO4(稀)

  (4)Zn+CuSO4

  (5)Ag+ZnSO4

  (6)Zn+H2SO4(稀)

  用大试管演示一小块钠投入稀硫酸铜溶液的实验。这实验也可在培养皿中进行,并用投影仪把实验现象投射到白色幕布上。师生共同分析实验所产生的现象。

  [小结]

  1.金属跟酸、金属跟盐是否能发生反应,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加以判断。

  2.单质铁跟盐酸、稀硫酸等起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盐。

  3.金属跟硝酸起反应时,由于硝酸的氧化性很强,一般不生成氢气。

  4.钠、钾等化学性质极为活泼的金属,跟盐溶液反应的情况比较复杂,例如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生成。这是因为:

  2Na+2H2O=2NaOH+H2↑

  2NaOH+CuSO4=Na2SO4+Cu(OH)2↓

  三、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运用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正确书写盐跟酸、盐跟碱、盐跟盐的复分解反应。

  [练习]

  判断下列反应能不能发生,写出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BaCl2+H2SO4

  (2)Na2CO3+HCl

  (3)FeCl3+NaOH

  (4)NaCl+Cu(OH)2

  (5)K2SO4+Ba(NO3)2

  (6)CaCO3+NaCl

  1.复分解反应能不能发生,要考虑生成物中有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2.盐跟碱反应时,反应物中盐和碱都是可溶的。如上述练习中(3)能反应,(4)则不能反应,因Cu(OH)2不溶。

《酸碱盐及其化学性质》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某些化合物及其溶液的导电性;了解电离的概念;了解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初步理解酸、碱、盐的概念。

  2.技能目标:通过溶液导电性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对定义的总结,发展学生分析、总结、概括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从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教学重点]理解酸碱盐的概念,正确书写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教学难点]理解酸碱盐的概念,正确书写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教学方法]观察抽象法

  [教学手段]投影、蒸馏水、蔗糖、酒精、稀硫酸、电极、灯泡。

  [教学程序设计]

  [引言]在前几章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了一些酸碱盐。在第八章的学习中,我们将较全面的了解酸碱盐的概念和性质。

  [讲解]在上一章的学习中我们已了解溶液的一些性质,现在我们来看看不同溶质的水溶液的导电性。

  [演示实验]实验8-1

  [板书]

  一、溶液的导电性

  [讨论]除了金属能导电,某些物质的水溶液也能导电,为什么?

  电流是如何形成的?

  [投影]氯化钠固体溶于水后离解成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溶液中自由移动,在通电的条件下,这些离子定向移动而形成的电流。所以溶液能导电。

  [板书] 1、电离:物质溶于水中,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电离。

  2、电离方程式:

  [讲解]我们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一种化学反应,同样也可以用电离方程式表示一种物质的'电离,这就是电离方程式。

  [设问]如何书写电离方程式?

  [阅读教材]

  [小结]左物质,右离子,等号连,脚码变系数。

  [练习]书写氯化钠、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的电离方程式

  [指导纠错,及时反馈]

  [设问]物质发生电离后,为什么溶液不显电性?在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如何体现这一点?

  [讨论]遵循电荷守恒。书写电离方程式时,等号右的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数。

  [反馈练习]

  1.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电离方程式

  KOH MgSO4 Na2CO3 H3PO4

  AgNO3 Ba(OH)2 H2S

  [课题]第一节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某些化合物及其溶液的导电性;了解电离的概念;了解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初步理解酸、碱、盐的概念。

《酸碱盐及其化学性质》教学设计5

  一、教学设计思路

  酸碱盐部分的知识因其知识点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而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而和酸碱盐有关的考题又在中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考题中有不少题型都需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学生在做酸碱盐的题目时,不懂得利用酸碱盐的性质规律分析题目,做题时与物质的性质又联系不上,即使做出来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这样做,没有清晰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全凭做题经验套解习题。所以这节酸碱盐的复习课首先要让学生识别物质类别,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之中,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体会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的应用。旨在帮助学生梳理酸碱盐部分的知识点,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学案的例题分析,引导学生在解题时能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应用在解题中。在解题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二、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2.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归纳总

  结的能力和学习方法,学会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归纳推

  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过程和乐趣。

  重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难点引导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判断反应的发生,对物质进行鉴别、讨论离子共存问题。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

  意图

  发给学生复习课的学案,

  展示教学情境一的内容:

  将提供的物质按类别进

  行分类整理。回忆所学的

  酸碱盐知识,将

  各物质类别进

  行分类整理。复习物质分类,辨认物质所属类别

  组织学生讨论,展示教学

  情境二内容,然后完成学案的内容:填写鉴别稀硫酸和石灰水的方法。完成填充,复习酸、

  碱的性质复习酸碱盐

  的化学性质、

  培养从一般

  到个别的演

  绎能力

  组织学生讨论教学情境三,然后完成教学案的内容:填写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内容。

  完成填充,复习

  复分解反应发生

  的条件。复习利用复

  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培养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能力

  组织学生完成反馈练习引

  导学生总结出解题时的思路。思考并完成反馈练习然后讨论总结出解题过程中的思路,小结解题方法陪养学生自觉利用酸碱盐的性质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力

  布置课后练习。巩固练习

《酸碱盐及其化学性质》教学设计6

  教学重难点:从离子的角度初步理解酸、碱、盐的概念

  教学过程:

  复习:

  1.为什么NaCl固体本身不导电,而它们水溶液可以导电呢?

  2.写出下列电离的方程式

  (1)盐酸、硫酸、硝酸

  (2)氢氧化钠、氢氧化钡、氢氧化钾

  (3)碳酸钠、硫酸镁、氯化钡

  引入:

  我们知道,某些物质的水溶液能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而使溶液能够导电,下面我们从物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的角度来研究几类重要的化合物。

  1.酸

  演示实验:P151 [实验8-2]

  小结:盐酸、硫酸、硝酸的水溶液都能导电,依照它们在水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让学生复习时的第一组电离方程式)

  提问:这三种物质的电离产物有何共同特点?

  分析:从而得出酸的定义。强调全部是H+介绍酸根的概念和酸的电离通式:

  HnR=nH++Rn-

  小结:酸根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等于酸分子电离子时生成的氢离子总数

  阅读:P151-152的一段文字

  2.碱

  演示实验:P152 [实验8-3]

  小结:KOH、Ba(OH)2的溶液能导电,依照它们的水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让学生再看复习时的第二组电离方程式)

  提问:这几种物质的电离产物有何共同特点?

  分析:从而得出碱的定义,强调全部是OH-

  介绍碱的电离通式:M(OH)m=Mm++mOH-

  小结:在碱里,跟一个金属离子结合的氢氧根离子数目,等于这种金属所带的正电荷数目。

  阅读:P152第4、5节

  3.盐

  演示实验:P152 [实验8-4]

  小结:Na2CO3、MgSO4、BaCl2等物质的水溶液都能导电,说明它们的水溶液中存在着自由移动的离子。

  (让学生再看复习时的第三组电离方程式)

  阅读:P153 1-2节文字

  分析:电离产物的特点,得出盐的定义

  小结:(1)酸、碱、盐的定义及组成特点

  (2)物质的分类

  巩固练习:

  1.下列各组离子,属于酸的电离产物的是()

  A.H+、Na+、SO2-4 B.Na+、OH-

  C.H+、Cl-、NO3- D.Na+、SO42-

  2.碱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

  A.H+ B.Na+ C.OH- D.SO42-

  3.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

  A.H2SO4 B.H2O C.NaOH D.NaCl

  4.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A.Ba(OH)2=Ba2++2OH-

  B.H2SO4=H2++SO42-

  C.FeCl3=Fe2++SO42-

  D.Cu(NO3)=Cu2++2(NO3)-

本文地址:www.wordls.cn/zuowen/325376.html

猜你喜欢:

推荐分类:

上一篇作文:小学体育课教学设计

下一篇作文:返回列表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酸碱盐及其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为优秀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酸碱盐及其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