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十二篇
浅谈小学作文十二篇
【小学作文】导语,您眼前所阅览的本篇文章共有23307文字,由皮彩君认真改进,发表到!伦敦,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都,世界金融中心,伦敦占全球外汇交易额的比重超过40%,与纽约和香港并称为“纽伦港”。伦敦是英国的、经济、文化、金融中心,是全世界博物馆、图书馆和体育馆数量最多的城市。有19家世界500强总部和7座世浅谈小学作文十二篇感谢收藏,希望对你有帮助!
不积硅步无以止千里——浅谈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网友来稿) 第一篇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作文时,学生常感到无话可说。作文教学中,教师也往往深感头疼,我们不禁要问:“原因何在?” 我们的作文教学,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怎样写”,而忽视了“写什么”。于是把主要精力花在给学生讲一些“审题”,“拟提纲”,“怎样开头和结尾”等写作技巧方面,而不去开凿学生写作的“源泉”。这样的教学,就有点“舍近求远”的意味。学生写作文,是要他们将自己的生活通过评议与文字表达出来。离开生活这个源泉,就如同没有原料的工厂生产不出产品一样。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作文就无话可说,甚至感到头痛,就难免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从学生的情况,他们之所以觉得作文无话可说,一方面是由于目前小学生的生活比较单调;另一方面是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不留心观察。这样就形成大事没有、小事放掉的生活局面,当然就没什么内容可写了。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应从如下方面去积累材料:
一、观察事物,积累素材
观察是作文的基础,只有观察得细致,才能写得具体。观察能力的培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1、观察目的的明确性
学生的观察力还不是很强,对事物的观察很肤浅,不分主次。所以在观察前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如为了写“打篮球”,我组织学生观察教职工篮球赛。比赛前告诉学生:观察教师怎样传球、抢球、投篮……投中了,大家又是如何表现等。
2、观察对象的确定性
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被观察的事物称为对象,其余的事物则成为背景。一般规律是: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则观察的对象就越突出。
3、观察态度的积极性
观察效果既受观察对象的直接约束,又受儿童观察态度的间接影响。态度积极主动,又有浓厚的兴趣,观察的效果就好;态度消极,观察被动,观察的效果就差。
4、观察材料的鲜明性
学生观察的材料必须是具体的、鲜明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学生大脑中对事物表象的建立,以及科学概念的形成。所以给学生看、听、摸的实物或符号,都要求它们必须正确、科学、可靠。观察时必须有具体要求:
(1)真实 ,必须是自己观察到的真实记录,不能主观臆测或凭空想象。
(2)细致,对事物的观察要仔细,除了用眼看,还需要辅以用耳听、鼻嗅、手摸,甚至用舌尝等。
(3)观察点,根据观察目标确定观察点。围绕重点观察,观察面不要太大太杂,要加强感知的完整性。
5、观察方法的细致性
(1)按照一定观察顺序对事物进行观察。观察顺序应根据具体的观察对象来定,如观察景物要注意空间顺序:
a定点观察:按由上到下,从近到远,从左到右等方位顺序观察事物。
B移位观察:即按空间位置的变化进行移位换景的观察。
(2)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如果把两件事物放在一起比较,或者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里的情况进行比较,便会发现它们的异同,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比较,是培养他们观察能力的有效方法。
(3)运用多种感知,提高观察质量。我国许多学者提出观察要做到“五到”:即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感知。如:写秋天的橘子,学生除了用眼睛看:一只只橘子挂满了枝头,就象一盏盏橘黄色的小灯笼,还可用手剥开一只,观察月牙状的橘瓣,闻闻那诱人的香味,尝尝那甜中带酸的美味。这样对橘子的观察就更细致,了解也更全面,写起来也就有内容了。
(4)观察后及时小结:学生仔细观察事物后,人人都有不同的收获,都想把自己的体验一吐为快。这时可引导学生尽情表述。既加深了对事物的印象,又能互相补充。成功的口述为笔描打下扎实的基础,写出来的作文就更加具体生动。
6、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入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使之因好奇而产生兴趣,因兴趣而愿意观察。学生主动地去了解生活,熟悉生活,观察生活,反映生活,有利于实现三个转变。
(1)变无心为有心,这是开拓作文源泉的基本前提。能够对周围的事物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对有意义的或较复杂的事物要定点定向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2)变无序为有序,这是摄取源泉的基本保证。观察事物按顺序,有重点,抓特点,能开放各种感官去感知生活、体验生活。
(3)变“用眼”为“用心”,这是学生认识提高的重要标志。观察事物必须从“眼”开始,逐步达到“用心”。对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能进行思考,亲自发现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智慧,从观察天上和地下的实在东西而来,这样,得到的知识才牢固”。可见,观察是学生作文的基础,也是作文内容具体生动、真情实感的前提。
二、广泛阅读、丰富积累
阅读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积累词语、佳句,可以充实作文的内容。多读、熟读、广记这是积累写作素材有效的办法。
1、广泛阅读,大量积累——厚积薄发
有些人说话时“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作文时,“文思泉涌”,“妙笔生花”。这都来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来源于浓厚的文化底蕴。由此可见,阅读积累是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学中,我们要把它视为一个关键的环节来抓,力求丰富学生的语言库存。
(1)推荐好的读物
为了避免学生读书的盲目性,我常给学生推荐一些好的课外读物。趣味浓厚的科普读物、图文并茂的童话故事、催人泪下的战斗故事、意义深远的抒情散文。此外,还给学生推荐相关课本知识的拓展阅读材料。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为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制定了阅读加分制,定期评选“读书之星”。学生阅读一篇课外读物可加分0.5分,一月评比一次,分数高者,便为“读书之星”。这样一来,为了争当“读书之星”,全班掀起了读书热潮。
(2)指导学生作好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主要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摘录好词佳句,优美片段。摘抄最终是达到积累的目的。对于学生摘抄的内容,可采取教师点名背、学生交换背等方式。让学生把摘抄的内容牢固地储存到记忆的仓库里;第二种形式是写读书心得,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去写,可以从写作技巧方面谈感受,也可以从思想方面谈体会……学生的读书笔记天天批阅,并定期开展“讲、展、赛”活动,以此来激励学生多读、深思、勤记,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地给学生充电,学生才会得心应手地薄发。
三、 开展活动,拓展生活
首先是多看,紧扣教材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活动,如小饲养、小采拣、小制作、扯青、放风筝、野炊等。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应常“换”常“新”,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活动“情有独钟”。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喜欢的魅力在于不断更新”吧!在活动中多观察,教师一定要现场指导,先让学生说观察到的事物后,纠正观察的不足及语言组织的不足,使学生及时、准确、生动地把观察到的事物“翻译”成语言,使他们养成仔细观察、捕捉观察素材、认真思考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其次是多动,课堂上教师如能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自编自演课本剧,多练习口语交际等让他们学会说恰当的话,从而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
四、启发思维,大胆想象
作文,离不开想象。学生在习作中的想象分为细节想象和组合想象。细节想象,就是根据一定的生活环境,在头脑中对特定事物所进行的细致描绘;组合想象,就是根据多种事物的表象塑造自己头脑中对特点事物所产生的形象。如看图作文、扩写、缩写 、想象描绘都是少年儿童把自己的愿望和理解加以具体化的一个思维过程。
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事物的再思考。学生对熟知的事件往往觉得无发入手。这时,教师应充分启发学生,“勾引”出他们的记忆资料,把内存信息转化为语言。例如写《钓鱼》为题的文章,教师如能逐一提示就更好。钓鱼前,你和谁钓鱼?你做了哪些工作?到了河边你做什么?别人在干什么?你下钓之前要做什么?下钩后出现了什么现象?钓鱼时你心里怎样想的……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他们在脑海中就会有许多的感性材料,在写作时才感到言之有物。
五、坚持写日记,积累素材
从日记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家庭情况一一得到反映。对学生而言,日记成了他们吐露心声的朋友。学生通过写日记,懂得了更加细心地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和人,他们的思想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自我锤炼。对生活、身边的人、周围的事物产生了更多的理解和关爱。日积月累,学生在写日记的过程中积累了素材。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动人之处”。对学生而言,作文素材俯首可拾,很多就在学生身边。只要我们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勤于思考,注意积累,再加上教师适当的指导,作文“无话可说”的局面就会得到改善。学生会写、乐写、善写的大好形式就会指日可待。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第二篇
语文是门交流应用性强的学科,“听、说、读、写”是基本要素,也是循序渐进教学的方法。语言表达的好坏再与学生写作文的水平,看他们是不是能顺利的把自己所想所看表达出来。文章好的文章都是在不断的修改中产生的。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这个“改”,包括别人改和自己改,但主要是自己改。怎样培养小学生初步修改作文的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讲清意义,明确内容。修改能力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强弱是其写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教学生修改作文,不仅能促进“写”,而且能让学生在不断品尝成功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学习,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教师应让学生明白:世界上一切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只有反复多次的修改,才能把文章中语句、段落、情节改美,使自己的文章生动感人。让其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领悟到:只要反复认真修改,就能把作文“改好”,树立起修改自己作文的信心。
传授方法,掌握自改要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浅出、由易到难,传授给学生自改方法的要领。(1)在多读中精心“自改”。学生习作后,我要求他们用朗读的方式,一句一句反复朗读,仔细推敲,做到在读中“换”拗口、意思不明确的语句;在读中“调”前后紊乱的语序;在读中“添”一些具体内容;在读中“删”多余的内容。然后,教师收阅浏览,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指出明显的不足之处,并选择改得较好的文章,印发给大家学习参考。Www.meiword.COM
(2)教给“反思法”,培养“自改作文”的能力。对高年级学生,教师可进行以总体要求为目标的“改”的辅导,使学生学到综合性、整体性自改作文的本领。这就要使学生明确:自改作文时,一定要认真、反复地读初稿,在读中运用“反思法”去发现完成命题作文的写作步骤所包含的每一写作项目,是否在自己的文章中得到落实;审题是否正确,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合理,层次是否分明,详略是否得当,表达是否准确。
运用各种批改手段,渗透“自改”知识。教师要“适当指点”学生学习自改。所谓“适当指点”,就是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批语,是最好的对学生“改”文的示范,教师的批语必须明确、具体、富有启发性,适合学生心理。或“精批细改”,为学生进行书面上的讲解示范,使其加深对有关写作知识的理解,明白有关批改符号,以“师批生改”,引导学生自己思索,自己动手修改,使其不断积累“改”的经验,明白“文成于改”的道理。或“精批粗改”,选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大家讨论,集体修改,领会文章的优劣得失,使其明白修改的目的、方向、内容等。或“互批互改”,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交流促进。或“面批面改”,有针对性地面授机宜,使其明白修改文章的原则和方法等。
分步训练,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改文能力,应从中、低年级开始,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并依据《大纲》规定的各年级作文要求和各次作文训练的不同要求分步进行。低年级,可侧重于句子的完整性、连贯性方面的训练;中年级,可侧重于句子的写具体和片断的条理性等方面的训练;高年级,则侧重于篇章中的选材、结构及词汇的活用、句式的运用、情感的表达诸方面的综合训练。整个修改训练应分步落实,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既符合儿童心理认知发展的规律,又体现出知识、能力训练过程的系统性和渐进性。在具体教学中亦可进行“一作多练”和“一题多练”。即将一项作文要求设计成多次作文训练,使前次习作的修改和第二次习作的指导沟通,学生的修改训练在连续的习作过程中进行。或将同一个作文题目要求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选材、不同的结构方法等进行多次习作、多次修改,达到提高修改能力的目的。
浅谈《苏格拉底》 第三篇
《苏格拉底》是一部涉及生物发展的科学幻想小说。文中的苏格拉底是一只经变异而懂人类语言的狗
小说对“苏格拉底”的描写似乎有些夸大其辞,但如果我们仔细品读,则不难发现作者在夸张狗的同时,也保留了一些狗的本色、特征,这样一来,作品便又合情合理了。
文章中,作者无不痛心地写到那些无知、贪婪的人们对科学的探索与发展的阻碍和扼杀。文中的看狗人詹宁斯便是如此。在他的眼里,这条会讲人话、听人话的狗成了一棵摇钱树,他根本不知道苏格拉底的真正价值之所在。正因为他的无知,葬送了一个会对人类科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天才,使人们失去了一次进行科学探索的机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科学家们的努力以失败告终,无论他们再怎么努力,再怎么用心研究,面对那些不懂科学的人来说,根本毫无用处。无知无识的人们对于科学研究的破坏性是毁灭性的。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一个大哲学家,大思想家,他的智慧和思想在全世界的影响都是深远的,但苏格拉底本人却被当时的当政者惨害了,他死之后,人们才发现了他存在的意义。
但真理永与我们同行!
浅谈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的入手问题 第四篇
余新珍
从去年我参加区小学生毕业生会考阅卷中,发现了问题。城市小学生的作文得分率大大高于农村小学生。可见,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是个薄弱环节。为此,大振动了农村教师。从中原因,主要是城市学生的家长很重视家庭教育,孩子们懂得道理和知识相对来说要比农村学生多。因此所具备写作能力就比农村学生强。针对这一情况,老师们心急火燎,想尽量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但对小学生的作文教学又不知如何入手。多年来我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方面稍有钻研。我认为要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首先解决作文教学入手问题。
一、从培养兴趣入手,激发求知欲。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我国古代教育 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透彻地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是不断地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有以下几种方法:
1、根据“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上作文课时用富有魅力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并鼓励学生放开胆子勇敢地写。通过这样形式的训练,学生既感兴趣,写作能力又得到了提高。
2、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作文教学巧妙地富于饶有兴趣的活动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譬如:让小组里每一个学生考虑一个故事良好的开头句,写在一张纸上。在教师的指示下,每个学生应把自己的这张纸传给下一个同学,接下去的人就续写这个故事的第二句话,用这种方式在组内轮流,并注意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读了前面已写的部分后,再加上自己的句子。连续写了十到十二个句子时,要重新开始写一段,写完十至十二个句子,作文又转回到原写作文的人手里,他将给它加上一个题目,然后把所写的故事带回家并把文章写完整。通过向别人朗诵或在公布栏上张帖的方式,与同学共享完成的故事的快乐。这种故事游戏,学生很感兴趣,真可说是学中玩,玩中学。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3、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开展作文竞赛活动,并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报刊的写作竞赛活动。譬如:开展作文竞赛,可把范围扩大。不一定是尖子生和尖子生之间竞赛,还可以中等生和中等生之间赛、下游生和下游生之间赛。通过这种形式比赛,使下游生也能看到自己的成绩,从而树立信心,激发了写作兴趣。
4、根据小学生喜爱表扬、鼓励的特点,每次习作要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对差生更不能忽视,要努力去发现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词也不能放过。
二、从授之方法入手,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要使学生能写好作文,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能力。
1、从阅读教学入手,要上好阅读教学课,从中学习其写作方法。因为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一切学习活动都 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对于儿童,正如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叶圣陶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 吐,倾吐能否有法度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课文习作范文到读写例话,正好体现了“由读到写”这一过程。
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使学生得到方法于课内,然后再得方法于课外。课文,实际就是给学生借鉴提供的范例。正如叶圣陶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离开阅读教学去搞作文教学,必然使学生作文失去依傍而造成作文难的后果。因此作文经常是从阅读教学开始的。在阅读教学中学习人家的观察方法以及表达方法等。
2、教师指导写作方法。一篇文章的写作方法大致有以下几个过程:审题、确定、中心思想、搜集材料、布局谋篇、语言表达、修改文章等。譬如:审题有以下几种方法:
(1)、审清范围法。譬如:审题规定的范围包括时间范围、地点范围、数量范围、内容范围、对象范围等方面。时间范围:即题目中有限制时间的词,它规定了是写过去、现在、将来或某一个特定时间。如《难忘的一件事》中“难忘”就规定了只能写过去的事;《愉快的节假日》就只能是“节假日”;《寒假记事》时间就只能是寒假。
地点范围:即题目中有限制地点的词。《家乡新貌》中的“家乡”;《校园一角》中的“一角”;《放学回家的路上》中的“路上”。
内容范围:即题目规定的是写人还是写事,是写事还是状物。如《我的妈妈》规定是写妈妈这个人;《一件有益的事》是写这件事做了后对别人或集体有什么利益;《清晨的校园》规定了重点要写景。
对象范围:即题目规定的写作对象是谁。如《我的爷爷》规定写“爷爷”。《粗心的爸爸》,对象是爸爸。
(2)、抓准“题眼”法。“题眼”就是题目中的关键词,它能集中的反映题目的范围、重点和要求。所以审题要抓“题眼”。如《我爱家乡》题眼是“爱”;《小明笑了》重点要写为什么“笑了”。
(3)、确定意义法。有些题目,具有象征意义,这就要求写作文时认真审察,弄清写作真正的对象。如课文《金色的鱼钓》中的“金色”绝不是一种颜色,它象征着老班长闪烁着金色光芒的思想品质。
(4)、分解定位法。作文的题目,有的是词,有的是词组或句子。对于较长的题目,用先分解,后定位(确定中心重点)的方法如下:
事⑴记事
一件事⑵(限定数量)
感动的一件事⑶(限定中心)
最感动的一件事⑷(强调突出)
我最感动的一件事⑸(限定人称)
通过这种形式,题目要求一目了然,写起来就心中有数了,学生自己悟出方法,自己从写作实践中总结写作方法。
三、从丰富生活入手,解决作文内容。
写作方法掌握了,还不够,必须要有丰富的内容。可这样说“作文,就是向外输出信息。”信息从哪里来呢?“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如果没有信息的摄取和储蓄,就没有信息加工和输出。
农村学生因见识面不广,较狭窄,写作时缺乏材料。往往写作文时会出现“假”、“空”、“抄”现象。
“假”;一是说假话。写的与心里想的不一致,笔是心非。二是写假事,无中生有。
“空’:即内容空洞,无具体事实,该详写的地方写不出详细经过,中心不突出。
‘抄”:去抄书本上的优秀作文。
针对上述情况,除了平时教他们多观察周围事物以外,还需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只有学生生活充实了,作文才有内容可写。
所谓生活,对学生来说,主要是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三方面,其中学校生活是主要的。还有班队活动,各种兴趣小组(包括阅读兴趣小组)活动等。
班队活动。譬如平时多开展一些主题班会,既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又给习作准备了材料,可谓一举两得。
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譬如:开展唱歌、画画、科技制作、体育等方面的兴趣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老师有意识地进行指点,(为写作准备)。活动结束后,就趁热打铁,马上布置学生写。这样效果佳。
除此之外,还可利用农村这个优势平时多带他们到野外去欣赏祖国大好河山。譬如;春天,田野里一望无垠的桔树,白花飘,成花园;夏天,绿树成荫,成桔海;秋天,果实累累,成果园;到冬天,大部分已枯萎了,而桔树还保持原来的本色——绿色。还可带他们出去参观、访问等。总之为习作积累材料,丰富内容。
四、从改革传统的作文教学程序入手,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传统的作文教学程序:老师命题——老师指导——学生作文——老师批改——老师讲评。这种教学程序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它有个致命的弱点是老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传递来的信息。压抑了学生的创造精神。批改后几天再去讲评,往往是“事过境迁”。学生心里已淡忘了,引不起他们的注意。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尝试,改为紧扣单元重点命题——尝试初作——浏览模底——收集情况——及时讲评,从动脑动口,评优改错——最后修改誉写。课堂教学结构就变成了如下的闭合回路:
(1)输出信息
(2)(5)接受信息
(3)反馈信息
(4)再次输出信息
这样的作文教学程序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写作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所谓浏览摸底和收集情况,就是教师检查每篇作文是否符合题意?是否有离题或偏题现象。
及时讲评,动脑动口。评优改错就是尽量发现学生进步之处,突出者予以表扬,尤其应注意中下生的进步加以表扬鼓励,最后精选一篇写得最好的供全班同学欣赏学习。又根据实际,恰如其分地指出这次作文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有突出问题的习作酌情作个别面批或公布于众,让同学们引以为戒。以达到帮助教育的目的。
布局谋篇常见的有以下几种:(附表格如上页)
注:写作时上述方法适用于片断也适用于篇章。
(本文1995年5月获柯城区“作文论文”二等奖)
浅谈学习方法 第五篇
学习对人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树立留心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连伟大领袖毛主席都说:三天不学习,撵不上!可见,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我虽年龄不大,但谈到学习和学习方法,还是有几点体会的:
第一:我认为要好学。生活处处皆学问,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生活中、周围的人都有我们值得学习的东西。牌、电视上都是汉字学习的平台,可以边娱乐边学习,超市里、商场里都是数学练习的场所,可以边生活边学习。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学习他们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相互交流促进,就会使自己的学习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总之,只要有一颗好学的心,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时时都可以学到知识。
第二:要勤奋。我国古代就有许多勤奋学习的典范,匡衡凿壁偷光,孙敬、苏秦悬梁刺股,车胤、孙康囊萤映雪……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都能够不放弃,坚持学习,而我们今天更应该以他们为榜样,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首诗时时萦绕我耳边,激励我刻苦勤奋。
第三:要温故。我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学完的东西很快就遗忘了。我也一样,以前我总觉得自己很笨,怎么明明记得很扎实,却会忘记?有一次,妈妈在考我单词时,无意中我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妈妈亲切的笑了,她告诉我说,世界上有个伟大的心理学家叫艾宾浩斯,你去问问他!我当时很是好奇,以为自己得了什么心理疾病?于是迫不及待的到网络上寻找他,急于得到答案。当我把艾宾浩斯这几个字输入电脑,浏览过后,我豁然开朗了。原来他是德国人,他发现了人的记忆力先快后慢的规律,只要遵循艾宾浩斯记忆法学习,就会比别人记得扎实。原来我不是笨蛋,遗忘是人人都会有的,学过的知识要想记得住,都是需要温习的。经常温习,并且“温故知新”,就可以做到像孔子说的一样,当老师了!
以上就是我通过自身学习,总结的一点经验,也是我对学习方法的浅薄看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益处。
浅谈“沟通” 第六篇
“沟通”即交流,人与人之间是缺少不了的。有时“沟通”会影响到大事的成败。
7月6日,20xx年会申办活动拉开帷幕,本次将在伦敦、巴黎、马德里、纽约、莫斯科五个申奥城市中选出一个。各个城市的宣传片、陈述都做得很不错,不过更多的人看好巴黎,因为巴黎这是第三次申奥了,况且他们的实力也很强,陈述充满了文化底蕴,安全保障也是做的最出色的。当罗格宣布最后的结果是伦敦时,人们一片哗然。
巴黎到底输在哪儿呢?原来英国首相布莱尔和国际奥委会的高级官员亲密接触过,他与国际奥委会成员的沟通会使国际奥委会的成员对伦敦认识得更深刻,了解得更具体,印象会更深更好,从而决定事情的成败。这足以说明沟通的重要性。其实,生活中也离不开沟通。亲情需要沟通,友谊需要沟通……沟通可以填平“代沟”;沟通可以消除隔阂;沟通可以让人相互理解;沟通可以解开误会;沟通可以使感情更深;沟通可以使人获得朋友;沟通可以让人心情愉悦……
当一个人学会沟通的时候,生活会更美好。“沟通”难道不是你我都需要的吗?
摘 要: 农村作文教学由于诸多客观原因,教学质量一直不高。农村资源对于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而言,有其消极的一面,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农村语文教师要结合农村特有的社会和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作文教学,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 农村作文教学 农村特色 教学质量 提高方法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和科研人员对如何在作文教学中体现新的课程标准,加强素质化,全面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上作了艰苦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个个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对进一步深化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和大面积提高小学作文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重点的农村基础教育,由于其特有的各方面教育环境的影响(如:教育投入少,师资较差,早期教育不到位,参加社会活动少等),造成总体上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不高。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农村生活实际,尽快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要“因地制宜”,结合农村生活实际。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内容应具有农村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和城市相比,农村小学生活动的场所、项目、器材,开展活动的广度和深度相差甚远。农村没有少年宫,没有公园、动物园,学校的各种活动设备简陋。面对现状,很多老师只是把作文指导定位在教室里,几篇范文,学生“依葫芦画瓢”,文章写得空泛无味,缺乏真情实感。因为作文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没有相关的生活经验和体验,根本就无话可说,更谈不上“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了。所以长期以来,学生们怕作文课,怕作文,对作文有一种恐惧心理。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真正“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呢?
笔者认为,在新课程理念下,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转变思路,结合农村特有的地理环境、人文风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为学生习作提供丰富的写作内容与情感体验,解决学生习作“源”的问题,正如叶圣陶先生格言式的叙述:“必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只有这样,学生们作文时才“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才不会害怕作文。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不但是教材的使用者,更应该是教材的开发者。在作文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习作要求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学生写起来比较困难,感觉无话可说。这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比如笔者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的,它是面向全国的,不可能考虑到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这就为教师在教学中留有一定的空间。在作文教学中,笔者没有完全按照教材的编排内容教学,而是根据农村的社会、自然和生活实际情况,对作文教学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目的就是让作文内容更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笔者所在的农村小学地处洪泽湖畔,老师经常组织学生到湖边捕鱼捉虾,观赏湖光水色,观察水鸟,走进田间地头,了解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认识各种昆虫……因为学生们有自己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体验,所以当作文写的是农村方面的内容时,即贴近他们的生活,他们就会感到非常亲切,就会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就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形式应具有农村味。语文新课标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习作训练不应局限在教室里,不应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不应有统一僵化的形式,一切都应以学生的实践体验为前提,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城市孩子,为了获取作文素材,可以走进工厂,走进少年宫,但作文课一般来说只能在教室里上,相对于农村而言,城市的空间是拥挤的,是嘈杂的。而农村小学作文课既可以在教室里上,又可以根据需要在更加广阔的室外上。如果写作的内容是小鸟、昆虫等,我们就可以在树林里,在堤坝上上课;如果写作的内容是介绍家乡的土特产,是描写田野的美景,是介绍一种农作物等,我们就可以坐在田间地头上课;如果写作的内容是描写春天的小河,我们就可以坐在小河边上……笔者在指导苏教版第九册第八单元的习作时,习作要求介绍所熟悉的一种小昆虫。笔者并没有在教室里给学生讲解习作的技巧,而是和学生一起奔向田野,奔向大自然,寻找昆虫,观察昆虫。在纯生态的、纯自然的课堂中,我让孩子们把寻找昆虫的过程、观察到的昆虫的外形特征和了解到的生活习性写下来。在这样的课堂上,孩子们的身心是放松的,是快乐的。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们才会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师就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农村语文教师更应善于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语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农村的生活是非常多彩的,到处都有教学资源。语文教师应该自觉地把农村多彩的生活融进作文教学,让作文教学具有浓厚的农村韵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最头疼的是作文。一篇短短的作文,为什么令教师和学生都发愁呢?这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积累太少,写起来无话可说,即使有一点点生活的积累,学生也不能从纷繁的材料中选出适合自己的材料。材料的选取与使用已成为小学生作文一个棘手的问题。
一、材料真实,要人,叙真事,抒真情
古人曾言:“真则朝日夕月,伪则朝花夕槿也;真则精金美玉,伪则瓦砾粪土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指文章必须有真情实感。文章有了真情实感,它能与日月同辉,又如耀眼的金玉,熠熠发光。虚假情感文章犹如开了就败、绿了就枯的花,不能久持。文章缺乏真情实感,就像瓦砾与粪土,没有存在的价值。
1.要写“真”人。人的范围很广,自己是活生生的人,周围的人可亲可敬,有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有自己同年的小伙伴、亲近的邻居、和蔼的老师等等。这些人生活在我们的周围,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我们的视野范围内,对每一个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它会随时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清清楚楚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周围如此多的人物,那么多熟悉的面孔,都是选择的对象,如果要描写出来,自然会得心应手,何愁无话可说,写不真实?学生选材就要选自己熟悉的人物,熟悉的环境,熟悉的时间,只有如此,才能把人、事、物景写得自然而然,活灵活现。
2.要写“真”事。叶圣陶先生说:“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空口念着是没有用的,应该去寻找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叶老的话是说抓住了源头,就会有活水。活水来自哪里呢?它来自生活。生活才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生活中的事情都可以去写,如发生在学校里、家庭中的事情,发生在大街上、菜场里的事情等等。凡是学生所闻所见、耳闻目睹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可以走进作文,都可以成为作文的素材。
如有一次,我让学生记一件有趣的事。有一个学生很机灵,把前一次作文中写的拔河比赛的事情抄了一遍,只是在文章的开头和时间上改动了一下,把它写成打乒乓球了。因为他上一次的作文写得不错,我在批语中表扬了他,还作为范文当堂读给全班同学听,肯定这篇作文写得很真实、有趣,赢得了一片掌声。他这次作文一方面是想再一次引起老师的注意,另一方面是不想动脑筋,想偷懒。但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和对作文的兴趣,我没有在批语中直接批评这位学生,而是采用了委婉的方式,又在课堂上读了这个学生的作文。当我读到一半的时候,下面的同学就嚷嚷了起来,一些急性子的学生早已坐不住了,站起来大声说:“老师,它写得和上次的作文差不多,肯定是抄的上一次的作文。”学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暗中观察了一下那位学生的表情,他脸色通红,低着头,感到很不好意思。我抓住这个机会,对学生说道:“同学们,大家看一看,抄袭拼凑只会使作文内容空洞,与实际不符,让人一看就漏了馅儿。只有发自内心,写自己经历的事情,才会写得形象、生动,写出感情。在今后的作文中,千万不要说瞎话,不要写假文章。”
3.要抒“真”情。作文贵在“真”,不仅仅是人真事,更重要的是抒情。人们常说的“真情最可贵”就是这个意思。一篇文章必须有真实的感情,没有真实的感情,内容就会变得苍白无力。一旦融入了作者的真实感情,写出了自己内心最真切的感受,就能够打动别人的心。因此,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我总是强调人真事,抒发真实感情。
如有一次,我布置了一次作文,题目是《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很多学生都写了自己的理想,有的想当一位科学家,有的想当一位将军,目标可谓远大,理想不能说不宏伟,但读后都觉得直白,没有发自内心的情感。只有一个叫李阳的同学写因为村里面缺少医生,自己想当一个医生,读起来真挚、感人。他看到邻居王奶奶突发疾病,但因为村里缺医少药,在送往城里的路上去世了,这件事给了他很大的触动。他写出了王奶奶一家的悲伤,写出了王奶奶儿女的无奈与期盼。所以,他立志当一名乡村医生。在文章讲评时,我告诉学生这才是真实的经历,真实的感受。文章的感情要发自肺腑,这样才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平淡中见新奇,要以“小”见大
人们的生活大都是平平淡淡的,有的甚至很简单,很朴实。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每天只是从家里走到学校,又从学校回到家里,简简单单,两点一线,不可能写出惊天动地的事件。如果教师一味地强调文章立意要新颖独特,构思要新巧,只会使学生视作文为畏途,于是学生就会东拼西凑,胡编乱造,甚至抄袭。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就要让学生从身边挖掘素材,写身边的平淡之事,这样就会有内容可写。
荀子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生活中平淡之事并不一定没有意义,可从随处可见的事情当中去挖掘隐藏的思想和内涵。比如,由默写背诵时想不起来想到 “工夫在平时”;由写作文时“理屈词穷”感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每一件小事都包蕴着无数的哲理,这就是“以小见大”。
总之,作文教学中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素材,写自己喜欢写的内容,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以及学生写作文都将会轻松得多。
浅谈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文训练 第九篇
作文教学结构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教学系统的功能是在一定的教学结构中形成的,而教学结构是教学内容、教师、学生三者联系的过程。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是由其要素和结构共同决定的。因此,要实现小学作文优化的教学过程,就要抓好作文训练的三个重要环节:诱趣、指导、评议。
一、诱趣——写好作文的前提
(一)、选择有趣的素材,设计有趣的情境。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上文库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命题作文要结合现实生活,一个好的题目,往往能起着概括全文,点明中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和兴趣的作用。反之如果题目不当,脱离实际或者公式化,学生作文就会感到无米下锅。课本上规定的作文题目有些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不喜欢,作文材料没有来源,自然就无写之“趣”。因此我们以教材规定的项目为基本训练线,但又不受教材限制,大胆设计一些新奇有趣、为学生喜闻乐见的题材,创设情境,解决了作文无内容可写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吐真情,不说空话、假话,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如:学生觉得写别人有一定难度,对别人不了解,写起来有些吃力,那我们不写别人,就写最熟悉的“自己”。每个同学都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内心的秘密,知道自己的喜、怒、哀、乐,知道自己的长相,知道自己的特点。wWW.meiword.CoM自己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还是文中描写的人物,充满情趣,效果极好。
(二)、组织有趣的活动,丰富作文的“货源”。
喜欢参加活动,这是绝大部分儿童的共性。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作文内容,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把活动与作文结合起来,在活动中学观察,动脑、动口、动手、动感情。有了深刻的体会,再让儿童写参加过的活动,学生想得到、写得出,材料就在眼前。同时教师必须在活动前向学生明确提出活动目的、作文要求,这样能避免活动结束后头脑空空,活动与作文脱节。并且活动结束后要及时写作,趁热打铁效果更好。
二、 指导——写好作文的关键
第一步:积累材料,信息输入。积累可以通过平时的课内外阅读来积累。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把阅读教学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把阅读中的作文知识有效、合理地切入,通过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这一个个训练环节,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想成为妙手,就得有得有广泛的阅读。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丰富词汇的积累,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采取以下的做法:鼓励学生积极借阅图书室的图书进行阅读,另外利用每周的课外活动时间安排全班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为了避免学生读书的盲目性,使课外阅读能真正落到实处,每次让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兴趣爱好让学生选好书,然后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让他们运用所学的读书方法进行有目的地广泛阅读。同时,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采蜜本”,鼓励学生把课外读物中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摘抄下来,也可把对文中主人公的评价及自己读完后的感受写出来,随时翻阅欣赏、细
转贴于上文库 www.3wk.net细品味。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写起文章来,那些优美词句就如泉水般涌出,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其次每次作文课前指导,教师再根据本次作文要求布置准备工作,然后要在有目的的安排、组织指导下,要求学生或阅读指定的范文、材料及有关内容,或观察有关的人物、事件,或者有关操作、实验,或者查看搜集有关的资料等上文库,使学生“写什么”,即写作素材问题得到解决。
第二步:构思表达。这一步又要分两次实施:第一次是学生课堂交流,为信息的第一次输出。即根据本次作文要求,把作前获得的感性材料,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学生“说”(口头表达),或“做”(动手操作实验),或“议”(学生讨论、各抒己见),使学生初步解决“怎么写”;第二次是教师课堂指导,为信息加工。教师对学生获得的感性材料进行总结。指导学生重点要在“审”(审清题意)、“立”(立意,确定中心)、“选”(筛选获得的感性材料)、“归”(归纳列出提纲)使学生有成熟的写作构思,进一步解决“怎么写”的问题。这样,就为学生动笔写稿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学生便可提笔写稿,书面表达。这一步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第三步:修改润色,指导学生写具体。学生根据已确定好的中心,列好提纲,筛选好的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写稿成文,修改润色。这一步重点应放在如何指导学生写具体。学生作文的主要毛病就是写得不具体,空洞无物。作文有了好内容,并不等于每个学生都能写具体。很多差生不知道什么是写具体,怎样才能写具体。要写的事物就在眼前浮现,可就是找不出准确、恰当、优美的词句去描写,他们只能写出事物的大体轮廓。所以,要学生写具体,教师指导也要具体,解决“怎么写好”的问题。
三、 评议——写好作文的动力
(一)、打分“加减法”,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把评分的标准改变一下,打破常规打分方法,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每次作文只要不跑题给一个基础分80分,若有描写生动具体、结构新颖、选材独特、好词佳句的地方加分;不好的地方如不具体、病句、错字等减分。学生看到作文中的加分,减分就知道自己的作文哪里好,哪里不好,有利于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二)、是学生,也是先生。教师应教给学生批改方法。学生也是小先生,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审议、评价别人,同时提高了自己。师生共同批改的形式很多,可全班交换批改,也可前后座四人一小组,一人读作文,其他人提意见,逐段帮助修改。
(三)、教师从批改作文中获取反馈信息,给教师提供讲评总结的依据,从而解决好“怎么提高”的问题。
总之,作文教学同样有法而无定法,小学作文教学之路是坎坷不平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每位教师将根据实际选择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努力让学生对作文由“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使学生能快乐作文,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转贴于上文库 www.3wk.net浅谈小学语文“四结合”兴趣作文教学模式 第十篇
陈 福 马丽洁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可见,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所以,作文在语文知识中具有一定难度。从目前学生现状看,有很多小学生怕作文,不喜欢作文。那么,为什么学生参作文不感兴趣呢?主要在于作文教学的方法还不够科学,不够系统,也就是说,教师只重视学生作文的外部指导,即选词造句等技巧的指导,而忽视学生内因,即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外因是条件,内因起决定作用,在诸多内因中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兴趣是人闪经常倾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力求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兴趣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以作文具有高度的热情,就会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主动的接受作文训练。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实验为我们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采用计算机和作文教学相结合,并以趣为轴心,以设境入题、提出问题、再现情境、口述训练、打字表达、屏幕评改、课外扩展为线的激趣、导趣、升趣、保趣、爱趣、延趣的小学计算机兴趣作文教学的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一、设境入题,激发兴趣
兴趣的激发是把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出业。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当上音乐、体育、实验课或搞一次野游等集体活动时,学生都会再现出极大兴致,那是因为这些活动适合学生天真、活泼好动的心理。因此,作文教学也要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抓住有利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第六册第二单元作文要求是“写春天的景色”。开课时,先给学生放一段景色(或多媒体),让学生边看边想,这段录像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画面上嫩绿的小草,树上刚发出来的芽苞,小河涓涓流淌……学生被这春天美丽的景色吸引了,写作的欲望产生了。教师要抓住这一利时机,积极点拨引导,何愁无佳作。激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谜语激趣、故事激趣、表演激趣等,都可以根据作文实际内容进行选择。
二、提出问题,引导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只是有了写作的内容和急于表达的欲望还不够,因为这只解决了“我要写和写什么”的问题。要想培养学生作文能力,还应该使他们明确“怎么写”,这也是写作训练的关键一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求知的兴趣的首要源头和头一颗火星,包含在教师对课堂讲解的材料,对被的事实所采取的处理方法中”。所以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手段,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会引导他们进一步体尝到成功的兴趣。如“抓住事物的特点描写”这一内容的训练,教师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描写、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描写等,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到已学过的课文《少年闰土》中去找答案。通过精读,使学生明确抓入物特点描写,有利于突出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在写作时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来描写,使学生明确着眼点。教师对学生被激发出的创作流,加以疏导,引向正确的渠道。
三、口述训练,升华兴趣
口头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重要工具,人们的生活与工作都离不开口头语言的表达,口语训练是书面语言表达的基础,“作文就是写语”即是如此,让学生充分地说,使学生一吐为快,通过说训练可以将学生的写作兴趣进一步升华。具体方法是:①选材定题,确定中心。这一步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选材和中心,然后大家讨论,教师从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提示、引导、点拨、修正等过程,提高学生的选材、定题、定中心的能力。②编列提纲,构思腹稿。这是学生作文训练的关键环节,需要学生细致地思考,怎样才能把储存的素材具体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列出各层次标题,然后进行自说、互说、提名说等。
四、打字表达,保持兴趣
保持兴趣,是指兴趣的稳定性。一个人必须有持久的、稳定的兴趣,才能以过长期钻研获得系统而深刻的知识。要提高写作能力,必须对已激发和引导的写作兴趣加以保持,使其具有稳定性。进行打字作文是将口述内容转化为“书面”语言的过程。“四结合”实验以计算机认知码打字作文的形式,保持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计算机作文有其独特的优势,在打字作文字的过程中,如盖房子一样,要求学生先搭架子——在屏幕上打出提纲,再垒石瓦——向各层充实内容,使作文血肉丰满。由于学生用计算机打字,比用笔写作文速度更快,因而,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屏幕评改,爱护兴趣
讲评,讲请中对于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既要鼓励,也要指出不足之处,使他们知道如何再提高;对于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要看到他们的进步,哪怕是点滴进步,也要当众加以表扬,使他们增强自信心,愿意进一步努力。讲评时应尽力照顾全在面,不只表扬少数几个写得好的学生,要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用心的地方教师都能看到了,提到了,体会到进步的喜悦,也看到自己的不足,盼望下次作文更有进步。这样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激励进取的作法,爱护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有计算机教学系统,或智能辅助作文系统会使评价更加科学。
六、课外扩充,延续兴趣
为了延续学生的作文兴趣,我们让学生把每一次作文训练当做一次竞赛,鼓励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写出最好的文章,然后,把优胜者的作文打印进行展览,定期装订成册。因为每个孩子作文后都有被人欣赏的欲望,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能被当做范文与人交流,会感支无比的自豪。其他同学看到和听到的是自己身边同学的好文章,也会有一种亲切感,产生作文的动力。
勤写多练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发展学生写作兴趣的根本途径。兴趣是入门的开始,兴趣能激发和吸引学生去获得学习成果。记得心理学家潘菽说过:“只有下水,才能学会游泳。”作文也是一样,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勤写多练,做到周围有小练笔,从课内学习收获到课外活动所得,从学校到家庭……,都是学生练笔的对象,让学生在创作的海洋中,扬起智慧的风帆,越写越爱写,越写越会写。当然,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是单纯追求数量,要一次有一次的收获,要多着眼于平时动笔,不能只靠两同一次作文,要多说多写,多作片断练习,如写日记,写信,写读写笔记等,这些形式学生容易驾驭,学生持之以恒,会提高训练质量,进而发展学生的写作兴趣。
总之,“四结合”语文兴趣作文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上结合”作文教学的模式不限于此,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不断地研究和探索,定会使“四结合”实验出现“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春天,从而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浅谈——时间 第十一篇
人啊!等时间在你的背后来追赶你的时候,你才知道时间已经没有了,当你想把一切从头再来的时候你才知道时间的重要性。
当你去做某件事的时候你总会觉得时间是多么的漫长。而你去做一件工程量很大的事情的时候反而你会觉的时间非常的短暂,所以不要在漫长的岁月里说自己的时间有很多,可是就在你说这句话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有多愚蠢,就在短暂的时候,时间就如闪电般的流逝过去,只有充分利用时间,你才会发现时间如流水连绵不断,你停它不停,当你想要追上它时你才发现时间已经匆匆流走。
一位高考失败的人说过这样的话:时间就像高考时的那份试卷,高考的时候你觉得时间很多所以就没有在意高考时间,就在仅仅最后的30分钟内你开始慌张、紧张,时间一到开始交卷,你才发现自己只做了一点还有很多题没有做,而你之前浪费掉的时间就像浪费掉了一份即将属于你的通知书,找好工作还得看学历,如果你的学历不符合要求的话,那你将不会有好工作的资格,你就会受尽苦头你还想过好生活,就必须拼命的去工作!
总之:时间是我们一切事情的前提,如果没有了时间我们将会一事无成!
浅谈小学作文的起步 第十二篇
——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的目的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训练学生听、说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听说态度、语言习惯,以及口语交流中的语言交际能力。一年级新编教材中,一共有 次口语交际的训练,其中有:我的家、该怎么办?、小白兔运南瓜等等;这都是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好内容和生动形式,教师利用这类教材对学生进行训练时,必须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那么,小学低段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个重要的环节,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利用“入学教育”进行训练。这可以说是学生入学的第一次口语交际训练,因此很多孩子说话不完整,不规范,加上担子小,有的虽然能说却又说不清楚,这正需要我们去缌地引导与培养。如:作自我介绍,与大家交个朋友。还可利用课本上“入学教育”的图画进行训练。教师要按一定顺序指导观察画面。如“这是什么地方?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引导学生讨论:想一想,开学的第一天,见到老师的时候,你和老师说了什么?老师对你说了什么?这时,老师创设情境与学生对话,与学生模拟练习。还可以带学生看看校园,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此时的学生无拘无束,会提出很多问题,老师应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二、在阅读中进行口语训练。阅读是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要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让学生在阅读后参加交流和讨论,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已的判断。在学生阅读完课文后,往往让学生来参加评议,可分组进行。让学生对别人的读书、答问进行评议、补充,这不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评议活动也是师与生,生与生的学习交流,是口语交际训练最觉的形式和良好的机会。同时也体现了团结互助的精神。在“评议“时,首先要求学生留心听别人的朗读、发言、答问,然后要积极思考、判断、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和补充意见,敢于争论、互相交流,从面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如,学习《借生日》文时,课文中怎样让学生理解小云是个懂提关心别人、孝敬父母的孩子是难点,我要求学生分组分别讨论三个问题:1、妈妈真的忘记了自己的生日吗?2、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前心里会想些什么?3、妈妈听到小云要把生日借给她会对小云说些什么?问题一提出学生就兴奋提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有的说妈妈太忙了是真的忘记了自己的生日,有的说妈妈真辛苦,也有的说小云是个关心别人的好孩子等等,足可以看到通过讨论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深刻的认识。在阅读教学中,我常常在指导阅读的同时进行口语交际。或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和合作做题,让学生在宽松的小天地里畅所欲言,发表见解,或让学生当小老师,对学生汇报的学习内容进行评价,只有在这种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才有利于培养学生说话准确、简练、有条理的能力。
三、在识字教学中进行训练。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与发民学生思维、发展语言想结合,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自学。叙述自己自学的方法和结果,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如,学习“告”字,可以让学生用熟字加一部分的方法学习:如,“告”字上面是个牛字一竖不露尾,下面加个口。还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用编字谜的方法来学习: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进行“一字开花”的练习。丰富学生的词汇,为更好地进行说的训练打好基础。如,教“中”字,先让学生组成:中国、、中间、心中等词,然后启发学生用这些词说话。如:中、中国、我是中国人。无论学生怎么说,只要他说的有道理,有助于记忆字形,都应予以肯定。我们要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汉字的基础知识,联系自己生活经验,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以求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只要学生能够找出字的难点、解决难点,能想出独特的记忆字形的方法,这就说明学生思维的性和创造性也得到了发展。
总之,教师要把培养和训练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放在首位。无论什么时候,教师都要以满腔热情关爱学生,以和蔼的态度亲近他们,和他们交谈,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任何一个机会中得到锻炼,得到提高,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和谐、宽松的气氛中开出不败的智慧之花。
本文地址:www.wordls.cn/zuowen/311197.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