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恋的利与弊
早恋的利与弊
数据显示,比起小学和初中学生,高中生进入青春期恋爱的比例较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早恋的利与弊。欢迎查阅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早恋的好处有哪些?
早恋的好处一:提高学习与生活效率
凡事都有两面性,早恋虽然很多时候影响学习,也会有一部分早恋会互相促进学习。男孩在思维方法上偏重于抽象化,概括潜力较强。女孩在思维方法上多倾向于形象化,观察细致,富有想象力。男女同学能相互启发,使思路更宽阔、思维更活跃。
早恋的好处二:取长补短、丰富完善个性
在早恋中男孩往往性格开朗、勇敢刚强、果断机智、不计较点滴得失、好问、好动、好想。女孩往往文静怯懦、优柔寡断、感情细腻丰富、举止文雅、灵活、委婉、被动意识较多。男女同学相互交往和吸引,往往易于发现对方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利于相互学习。
早恋的好处三:励自己奋发向上
青春期的男女同学都期望以自己某些特点或特长受到异性的关注和青睐。男孩往往为此激励自己,成绩优异,谈吐礼貌礼貌,举止潇洒自如,服饰整洁大方,富于勇敢探索精神,具有豁达的胸怀和男子汉气质。女孩也不知不觉对自己提出了要求,学习刻苦努力,举止优美大方,待人温文尔雅,言谈风趣,富有修养。这种相互激励就成为男女同学发展的动力。
早恋的好处四:提高自我评价的潜力
青春期的男女同学往往十分留心异性同学的一笑一颦、一举一动,喜欢对异性同学评头论足,同时很重视异性对自己的评价。男女同学在评价对方的同时学会评价自己,进而规范、塑造和完善自己。
早恋的弊端有哪些?
早恋的弊端一:早恋更容易使人受到伤害
青少年态度还不稳定,恋爱中容易产生矛盾,心理上不成熟、脆弱且耐受力差,容易在感情的波折中受到伤害。有的青少年因早恋受挫怀疑人生,怀疑是否有真正的感情,给自己的感情生活投下阴影,影响成年后的婚姻生活。
早恋的弊端二:早恋对中学生的学习干扰极大。
多数早恋少年都是沿着"感情直线上升,成绩直线下降"的轨迹运动的。早恋荒废了不少优秀学生的学业,毁了不少孩子的前程。早恋的青少年中有不少成绩优秀、出类拔苹者,但因为早恋,使他们过分好奇、兴奋、痴迷,过分沉醉于爱的幻想中,再无法全身心地投人学习。其实,学习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个学生每一天同时学几门功课,即使很用功的学生也没有把握必须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倘若谈情说爱,彼此情意绵绵,心辕意马,怎样能将功课学好中学生学的课程大多是基础课,学的是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好铺垫的知识,如果在这个阶段不把基础打好,将来凭什么就业,靠什么成才发展,靠什么立足于社会、为国家作贡献呢
早恋的弊端三:影响正常社交
早恋的男女学生热衷于单独与恋人在一起,为避人耳目,他们常找一些没有熟人、僻静的曲径幽巷,与恋人相依相假,厌恶别人的干扰。长此以往,这种二人世界会逐渐脱离大众,他们也很少与班级多数同学正常交往,与群众和同学逐步构成隔阂,把自己推到孤立的位置上去。
认清早恋的危害,时刻敲响警钟,对于青少年防微杜渐,避免产生不当的恋情是很有帮忙的。北京国奥心理医院青少年专科心理专家卢苓主任认为,家长的全盘否定和强令禁止,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导致孩子因此而构成心理障碍。发现孩子早恋,明显影响学习的状况,要理性分析孩子早恋的原因,合理引导,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早恋的弊端四:早恋极难成功
由于早恋的盲目性和不成熟性使早恋者极少走向婚姻的殿堂。父母、学校的干预,两人感情的裂痕,升学、转学、工作等太多的因素都使早恋这个不健康的婴孩中途夭折。
早恋的弊端五:早恋者容易出现性过失
青少年性意识萌发,对异性欲望强烈,容易激动,感情难以自控,行为容易冲动,容易凭一时兴致而不计行为后果,从而出现一些越轨行为,如未婚性行为、未婚先孕。这些行为一旦出现,会让当事者羞于见人,担惊受怕,即使当时不觉得怎样,但日后给她们造成的挫折感、自卑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对成年后感情生活的影响,往往也是难以弥补的。
中学生早恋的利与弊
对于女生来说,要是感觉自己真的喜欢一个男生的话,那么你就要为他的颜面负责。在很大程度上,一个男人的妻子的各种状况,就是一个男人的颜面。只有自己越优秀,自己的男人才能够更有颜面。
对于男生来说,要是感觉自己真的喜欢一个女生的话,那么你要能够为她的将来负责,能够给她带给比较优越的生活条件。而要想能够真正为她的将来负责,那么只有此刻好好地去学习,才能够更好地为她的将来负责。
两个人能够商量,到时候考到同一个重点高中,考到同一所名牌大学。这样的话,两个人在一起的可能性才会很大。而此刻的任务主要是学习,两个人能够在学习方面相互鼓励和竞争,先成为很好的朋友。
虽然上面说的东西有些残酷,但是都是实际存在的。只有自己先把自己的成绩搞好,将来才有资格与你心中想的人在一起。当把对对方的好感和爱慕转化为学习的动力的时候,对于孩子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绩都是十分有帮忙的。
早恋的危害
很多的学生学习成绩下降,是由于早恋造成的。
因为早恋问题而导致家庭矛盾的,导致孩子离家出走的,导致孩子走极端自杀的不在少数。
此刻的学校和家长对于早恋的处理方式就是围追堵截,棍棒政策,这样的话会对孩子的心里产生很大的阴影。
早恋其实是一个十分正常的现象,作为家长和老师不要简单地采取棍棒政策,而要正确引导孩子认识到早恋的危害。帮忙孩子把对于对方的爱慕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早恋的利与弊
很多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子女听话,乖巧,可有没有想过这或许是一种危害,说明你的子女还没有成熟起来。
初中的学生大多属于青春期,这个时期大多学生会有逆反心理,这让家长头疼,比如回出现早恋,吸烟,喝酒,旷课,逃学……因为他们不期望学习,不想被这种生活所约束,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不许要父母。
其中早恋也是很常见的,早恋是让父母很烦恼的,可或许我们觉得他很完美,跟自己所谓的对象走再一起很快乐着一点我们没办法否定,可着也带来了一些苦恼呀!当你的‘对象’因某些事难过,你是不是心理也有种说部出的感觉了?因为他或许是你肯定的一辈子的知己,可当你们发生不愉快时,是不是很心痛了?当你们最终受不了了,说出“分手”你们是不是觉得世界上没有一个男生或女生是好东西,你恨他,以至于哭上几天几夜,心痛到无法用语言形容,你发誓要很很得报复,这是你开始变的委弥不整是不是?你慢慢的学坏,你开始向学那摸多有甚末用大学生出来也不必须有工作,当然,如果你们关系好,一起考大学也不一呀!着当然也是幸福的事,可我看过的大部分人大多是第一种,当父母明白了,他们恨铁不成刚的情绪,或许回赏你两巴掌,你学会了跟他们吵架,不是吗?你们约定要牵手到老,可或许是一时的不懂事,一时的谎言,最后还是说了再见,男孩的甜言蜜语,把女孩闹的神魂颠倒,发誓一辈子就认定他了,之后发现你们不是一块得人,只是有缘无分,你是不是很悲哀?
诸位,要敬省处理这些事呀,不要被身边得人所欺骗,到头来悲哀的就是你!
父母明白孩子为什么会早恋吗?
1、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发育的自然本能作用。进人青春期的青少年随着生理的发展开始产生性意识。他们开始敏感地看待男女同学间的交往,他们注视着异性同学有关自己的一举一动。逐渐地,在众多的男女共同交往中逐渐由对群体异性的好感转向对个别异性的依恋,构成一对一交往的行动,即进行早恋。
2、青春期教育的缺乏。青春期如何进行健康的异性交往,如何正确区分友情与感情,与异性交往的行为规范如何。青少年缺乏这些知识,又无行为规范训练,客观条件往往也造成与异性交往的阻力,缺乏与异性朋友建立纯真友谊的条件。
3、青少年独立意识的作用。他们对成人世界盲目向往和追求,以为能恋爱就代表自己的成熟,而忽视了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锻炼和提高,是缺乏理智的表现。
提到早恋这个问题最着急的是孩子的父母,此刻我们已经对早恋的原因有所了解了,那么就从这些方面着手进行预防吧。
青少年早恋的利弊分析
一、中学生早恋的影响,两种不同的声音
(一)早恋的负面影响
1、早恋会影响学业。
通过调查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到早恋会分散他们的精力,影响他们的学业。确实,相爱的中学生中有不少成绩优秀、出类拔萃者,但因为谈相爱,使他们过分好奇、兴奋、痴迷,过分沉醉于爱的幻想中,再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有的甚至厌学。
2、早恋可能威胁学生的身体健康。
由于中学生容易冲动,并且自我控制力差,早恋的中学生容易做出些过激的行为。他们容易走向暴力……这些都会伤害中学生的健康。
3、早恋会给学生造成严重心理伤害。
科学家研究显示,在17岁前谈情说爱的少年人,由于无法应付初恋带来的情绪困扰,将为日后患上精神疾患埋下伏线。
4、早恋现象会涣散同学的意志,影响整个学校风气。
一个班级如果出现了中学生男女谈相爱,会产生种种反响。一些人把早恋事件当作课余饭后谈论的焦点,探听相爱者的行踪和保密活动,相互传播取笑,转移了大家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有甚至羡慕、向往、效仿先例,用心寻找和物色对方朋友,影响了学校的风气。
(二)顺其自然
1、早恋是中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
应当承认人是有情感的。青春期的感情萌动是成长发育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方相吸”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规律。人当然也不例外。
2、少男少女对对方产生好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中学生现处于一个开放的社会,平时对方之间接触的机会十分多,这中间绝大部分是正常的、健康的,而由于家长和老师比较“过敏”,很多时候,男女同学一起交往就被认为是早恋,导致师生之间、家长与子女之间产生矛盾和隔阂,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二、导致中学生早恋的原因
应对人数日趋渐多的中学生相爱问题,禁止并非良策,默许是种失职,教学生把握成长才是良策。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学生早恋呢?有的是认为对方英俊飘亮;有的是认为对方与自己兴趣相投;有的是认为对方学习成绩优秀;有的则是说因为看了有关感情的书籍、电影、电视,所以想尝试一下。其实中学生早恋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在于两个方面,即内因和外因。
(一)内因
1、首先是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发育的自然本能作用。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随着生理的发展开始产生性意识。他们开始敏感地看待男女同学间的交往,他们注视着对方同学有关自己的一举一动。逐渐地,在对方好感的基础上各自构成一个或几个对方的“理想模型”,并在众多的男女共同交往中逐渐由对群体对方的好感转向对个别对方的依恋,构成一对一的行动,即进行早恋。
2、其次是道德观念相对薄弱和自制力不强。
许多中学生由于自身道德观念薄弱,把谈相爱当作儿戏,丝毫不思考感情中的职责和义务,不理解什么是美的行为,什么是不道德的行为,个别人甚至出现不道德的性关系或违法现象。也有的中学生由于意志薄弱、自制力不强,明知是不对,但产生激情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二)外因
1、首先是家庭往往对这个问题采取严厉禁止的态度,不允许孩子有正常的对方交往,封锁一切有关性知识和感情描述的书刊,导致一些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2、其次是有的学校、老师对这个问题采取回避态度,禁止中学生男女的个别交往,一旦发现任何早恋的蛛丝马迹,便不分青红皂白地定性为早恋,甚至公开处罚,常常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3、媒体舆论的不正确导向。不良书报杂志、低级趣味的甚至黄色的影、录像等也对中学生的早恋有直接影响。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的冲击,令到越来越多的中学生走进早恋的迷宫,而不知返。
四、对中学生早恋的对策
早恋现象的日益增多及其不容忽视的危害性,使家长、学校、社会都在积极寻求如何正确对待并转化早恋现象的方法。
(一)学校是主阵地
1、及早发现苗头
早恋期间的学生一般有下列几种表现:
(1)讲究打扮和发型,在对方面前表现失常;
(2)上课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心事重重,学习成绩呈下降的趋势;
(3)沉默不语,不能按时就寝,逃避群众活动;
(4)出现不正常的交往或来往书信明显增多。如果出现了这些状况,作为德育工作者,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的个性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有的需进行个别的谈心教育,寓教育于谈心之中;有的只需通过适当形式的“暗示”教育;有的则需要进行悄悄地说理;有的还需要进行个别的有说服力的批评。
2、教育者应充当倾听者。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就应具有足够的耐心与宽容,那么,应对学生中存在的早恋问题倾向更应具有这方面的修养,把自己当作是他们的朋友,乐意听他们诉说,帮忙他们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可能明白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
3、要有正确的态度和处理方法。当发现有些中学生男女之间交往密切时,必须要先分清他们之间的交往是一般交往还是早恋。事实上许多中学生男女间的交往只是正常交往,并无相爱动机,如果对他们胡乱猜疑,捕风捉影,横加指责,动不动就扣上早恋的帽子,反而提醒了那些纯真的孩子而弄假成真。但如果发现他们确有早恋现象,作为教师必须要冷静、慎重地对待他们,理解他们的纯洁情感,尊重他们的人格,帮忙他们具体分析早恋的原因,指出他们相爱的盲目性,教育他们正确认识早恋对学习和进步甚至身心带来的危害,帮他们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及远大的理想,引导他们回到群众和同学中来。
4、进行审美教育,防患于未然。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心理波动,许多事情的发生不是能够事先制止的,所以,就应尽早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初恋是人生中最纯洁的感情之花,不论它开在什么时候都是就应珍惜的。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对方间的接近是以倾慕为基础的,要想让对注意自己,就务必让自己变得更出色。
5、积极开展性知识的教育
性是人类最诱人的花朵,也是最脆弱的花朵。
中学生的课程中已有了一点生理卫生的知识,此刻的状况是加强性知识的教育已经成为新的课题。此刻的电视电影太厉害了,小孩子小小年岁就什么都见过了,什么都敢想,也什么都敢做。中学生的性行为显然是不对的,但在电影电视等传媒的许多镜头里,对性的渲染与夸大,对孩子的影响无疑是重要的。目前的状况是学校的性教育落后于社会的性渲染和夸大。不要停留在道德与不好意思的层面上,要更多地想一想保护孩子是最重要的。
(二)多方配合
作为家长如发现自己的孩子确有早恋现象,必须要平心静气地劝阻引导,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向他们讲明早恋的危害和严重后果,尤其是女孩子的家长,更应留意谨慎地帮忙女孩,以减轻其心理压力,唤起她们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和成才意识,这样才能帮忙她们走出情感的误区。
而社会各界一方面应多制作一些有益于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广播、电视节目或读物,同时定期开展各种健康、激人奋进的文娱、体育、艺术活动;另一方面加大力度禁止、打击不良书报杂志、黄色影、录像的制作和售卖,使纯洁的中学生免受污染、毒害,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此刻中学生“相爱”已出现了低龄化、普遍化和公开化的趋势。对此,学校和家庭不要惊慌失措,珍视他们的情感,并和他们一起审视这种情感,共同探讨中学生相爱值不值、本该学习的时光相爱该不该、能否既不违背情感又被社会规范所承认等问题,会比粗暴的干涉效果好得多。
可见,早恋虽是教育过程中一只令人生畏的“拦路虎”,但只要每个教育者都能以宽容的态度和合理的方式加以引导,会发现它也但是是只“纸老虎”,就会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从而使学生健康成长。
早恋的成因
生理因素
在青春期阶段(通常指10~20岁),孩子会受到生长激素和性激素的协同作用,产生明显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此时,女孩出现月经初潮,男孩出现遗精现象。身高、胡须、乳房、腋毛等第二性征的发育也在时刻提醒着孩子两性之间的差异,使得他们对自我以及他人的认知发生改变,对两性关系愈发敏感和好奇。此外,各国研究者通过对美国、英国、中国的被试进行大脑扫描发现,与看到普通朋友的图片相比,当被试看见恋人的图片时会引起专门的脑区激活。从生理机制上来说,与恋人有关的联想会带来与受到奖励相似的感受。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邹枝玲等人的研究还证明了爱情会引起大脑的改变,实验中与分手组、单身组相比,恋爱组被试大脑的各个区域之间功能连接显著增强,主要涉及的有奖赏、动机、情绪调控、系统和社会认知系统,即与不在恋爱状态的人相比,恋爱中的人大脑更加兴奋,幸福感更高。一项2015年的调查研究也发现,长期感到孤独会导致青少年人格上的缺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亲密关系的早期追寻将有利于降低孤独感,发展健康的人格。
家庭因素
家庭对青春期的恋爱选择起到了一定的影响。有学者表示,中小学生的恋爱行为可能与家庭提供的情感支持息息相关。国内的一些经验观察表明,当家庭没有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时(如家庭沟通不足、亲子关系恶化、监护人缺位等),孩子可能会从家庭外寻求情感满足,以保持身心平衡。例如,百合网的《2015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父母存在离异、再婚、分居等情况的孩子初恋年龄会比同龄人更早,通常都在16岁及以下。相比之下,父母感情状态良好的孩子第一次恋爱通常发生在17岁左右。然而,这一相关性并没有得到严谨的实验设计支持。在一项中国和加拿大高中生青春期恋爱现象的调查中,研究者发现只有中国学生的青春期恋爱可能性会和父母的关系亲密程度成反比。具体来说,中国高中生与父母关系越亲密,他们承认有青春期恋爱经历的可能性就越小,而加拿大高中生群体并没有反映这样的关联。因此,是否将青春期恋爱的成因归为家庭角色的缺失仍有待商榷。
社会文化因素
孩子在青春期可能受到书籍、歌曲、网络、影视剧作品、朋友社群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形成对恋爱的向往、对他人的憧憬,或单纯是跟风模仿的好奇。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的研究发现,与初中生恋爱相关的各因素包括了性别、家庭收入、言情小说阅读情况、上网情况、个人条件(外貌、智力、特长)、住宿情况和性教育情况。而恋爱的动机多数是因为亲密关系互惠情感的需求(75%)、促进个人成熟和增加感情经验(65%)、从众心理(51%)、丰富生活寻求刺激(52%)。总之,青春期恋爱的形成受个体发育和群体文化的共同影响。
早恋概念的历史沿革
产生
对于“早恋”的反对是近几十年来在中国大陆相对独特的社会现象,其背后反映的是当代中国的政策需求和社会对婚恋、学业的传统观念。1950年,中国颁布实施了《婚姻法》,革除了以往包办婚姻的陋习,以自由平等为核心理念,建立了一夫一妻制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其中,《婚姻法》规定“男20岁,女18岁,始得结婚”。依据这个年龄节点推算,青春期的自由恋爱并不违背当时的社会观念和法律规定。然而自60年代起,随着中国人口增长问题的凸显和教育年限的延长,“晚婚晚育”的概念开始被普遍倡导,随之而来的就是“早恋”概念的形成与污名化。直到九十年代,中国对大学生“早恋”依然严打严查,很多高校要求:谈恋爱的不能当干部,不能评先进,被发现了要挨处分。
发展
1980年新婚姻法施行后,中国的法定结婚年龄调整为“男子不得早于22岁,女子不得早于20岁”。“早恋”的行为被认为与当时的政策相悖,愈发被社会价值观所排斥,与“封建迷信”、“淫秽色情”划上了等号。1982年3月,著名话剧编剧、导演潘孑农在《上海戏剧》发表了《早恋不妨碍业务只是动听的言辞》,呼吁相关部门制定律法,严格管控青年戏曲演员的结婚年龄,以保证他们潜心练功:“一般大、中学校的学生,向来严禁恋爱,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学生专心学习,听说芭蕾舞演员经有关部门批准,规定三十岁以前不得结婚。培养戏曲演员的严格要求,并不亚于芭蕾舞演员,国家用了多少经费?教师、干部花了多少心血?绝不能功亏一篑。因此,我建议有关领导机关,博采各方意见,明确规定戏曲青年演员的结婚年龄。”
现状
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变迁和婚恋观的逐渐开放,“早恋”的年龄范围基本缩小到初高中时期,宏观层面抵制的力度也相对放缓[12]。然而,在“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学业压力和传统的婚恋观念之下,学校和父母依然对“早恋”现象持否定态度,担忧青春懵懂的爱恋会占据孩子的精力,对学业和自身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目前的社会大环境对于“早恋”现象还是以预防手段为主,不支持不提倡,如有发生,学校层面可能会视情况介入。例如,2014年2月,福建省福安二中颁布了关于男女生之间交往的“三有”“六不准”规定,其中包括“语言有分寸”、“目光有分寸”、“服饰有分寸”,以及一系列限制男女生单独相处的情况。如有违反,校方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记过、留校察看、勒令退学等处分。
欧美社会观点
欧美社会对于“青春期恋爱”的讨论褒贬不一,但总体而言并不会将其视为需要避讳或解决的问题。这些价值取向和社会认知可以从诸多影视剧和文学作品得以窥见,例如经典的美国青春校园爱情剧《歌舞青春》(High School Musical),以及近年大火的英国青春剧《性爱自修室》(Sex Education)中均有对青春期恋爱的描绘与讨论。尽管也有专家学者表达了对初高中恋爱是否过早、是否会影响学业的担忧,但人们通常不会对此产生避讳或反对的情绪。相较于“如何避免孩子早恋”,欧美社会的主流关注点更多是在于“如何建立健康的青春期恋爱关系”。
本文地址:www.wordls.cn/zuowen/324244.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