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中的数学读后感
故事中的数学读后感范文
在阅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故事中的数学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故事中的数学读后感 1
寒假,数学王老师向我们推荐《中国科普名家名作》系列,由于我十分漫不经心,所以大致选了一本就买了。
所谓的《故事中的'数学》一书,我觉得应该有很多故事,故事中有或者夹藏着一些数学道理。等书来了,果不其然与我想象不相上下,只是公式一般比较简明易懂。
书中主要分为七个部分,每个部分里有很多小部,每个小部的意义各不相同。
我读了此书后十分惊叹,惊叹作者的智谋与创新,此书用一个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来将数学引入,提高了人们看书的兴趣与乐趣。
书中还自编了很多小故事以讲述各种数学定理,例如:本书开头的几篇小故事,故事虽短小但言简意赅,深刻地讲述了很多计算方式与众多题型,真是一举两得呀!
阅读完此书,我不禁感叹,“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那些烦琐的令人头晕的公式竟然可以用小故事来讲述,即引人入胜又方便人们记忆,可见作者用心良苦。
故事中的数学读后感 2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叫《故事中的数学》,我一听就好奇了,没想到故事中也有数学。就比如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他是和地球的'时间,纬度有关,可有意思了,我来讲给你们听吧。
故事要从小百灵和傻小子读的书开始。小百灵看傻小子那么爱看《80天环游地球》,就考了他一道行程问题。小百灵又问,如果一个人沿着北纬60°绕地球一周,几天可以回来,傻小子脑袋都不动一下脱口而出,80天!小百灵说那可就错了,每个地方相差15°,就相差一小时。傻小子说:在地球上,凡经度相差15°的两个地方,在时间上就要相差一小时,事实上,东经180°和西经180°是重合的,汇合于太平洋的中部,于是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商定了一条“日期变更线”,凡是航海的人,如果从东往西的话,经过这条线时就必须跳过一天;如果是从西往东,就要把一天计算两次。他们从这里想到了《80天环游地球》里的“漏洞”,如果他是从东往西走的,那么他应该是用了81天,从西往东就应该用了79天。
所以,在数学上,也一定要紧贴实际,不可以数学的思想一直想。
故事中的数学读后感 3
暑假里,我阅读了由谈祥柏教授编著的《故事中的'数学》,明白了原来数学真是无处不在,在小说中、在成语中、在俗语中、在童话中、在寓言中、在计谋中……
《八戒数宝》:小说中的数学有许多学问,只要一步一步的去钻研,就一定会找到答案。
《搬家》:笑话中的数学是带些趣味的,看了之后不仅能学到一些知识,还放松了心情。
《一字千金》:数学同时也在成语里,也能学到成语,还能学到数学,真是“一举两得”。
《打官司》:童话中的数学能把人带入一个个美丽的童话中,然后还能轻松地学到数学知识。好棒!
这就是本书的读后感!
故事中的数学读后感 4
前几天,我阅读了一本有关数学的书——《故事中的数学》,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的创作者是谈祥柏教授。他是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从事数学科普工作半个多世纪。与张景中院士、李毓佩教授合称为“中国数学科普三驾马车”。谈教授具有扎实的古文功底与渊博的'文史知识,因此写的“趣味数学”妙趣横生,题材广泛。与智力训练巧妙结合,深受少年儿童读者的喜爱与欢迎。
《故事中的数学》以一个个简短的小故事,来向我们展示了各种有趣的数学题,图文并茂令读者沉浸其中。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火眼金睛》这一个数学故事了。
它开门见山,以“假书号”为线索,来给我们介绍了如何用数学去辨识真假书号:国标标准书号有10位,一共分成4组,第一组表示国家或地区,例如中国为7,美国为0,日本为4。第二组和第三组表示出版商与序列号。而最后一组是检验数,是检验真假的关键。首先,把书号从左到右抄到纸上,再把第一个数字重抄两遍,接着按“三角形”相加的方法把表填下去,算出最后一个数,用11除一下。除得尽,就表明他是真正的出版物,否则就是冒牌货……
《故事中的数学》十分神奇,它通过捕捉生活中那些小瞬间,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妙趣横生,一下子就博得读者的眼球。它不仅帮助我们在看书的同时学习知识,开阔眼界,还让我们通过多方面去思考,懂得方法。七个篇章,足以让我们看到数学的方方面面,发现不同的世界。数学其实很简单,在《故事中的数学》这本书中,数学不像平常书上的一样是公式,是考点,它是一段段鲜活的文字,简单易懂,让人回味无穷。阅读完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有时候不能以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是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贴合实际。
数学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让我们一起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去探索数学王国的乐趣吧!
本文地址:www.wordls.cn/zuowen/322257.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