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罗马假日观后感范本精华
2022年罗马假日观后感范本精华十篇
【观后感】导语,我们所阅览的此篇文章有14775文字共十篇,由彭彩劼专心校正发布!《我的》是李宇春的第二张个人专辑,主要由易家扬、张楠、王海涛等填词。共收录了11首歌曲,于2007年11月1日正式发行。假如你对这篇文章想说点什么,请告诉我们!
罗马假日观后感 第一篇
先哲曾说:自由只存在于束缚之中,没有堤岸,哪来江河?无疑的,如果安妮不是公主,那么故事只是一个翘家少女的潇洒,第一次的离家出走,第一次享受生活,第一次爱。但当公主的光环笼罩这些时,这场出逃―就像一只百灵鸟终于离开了鸟笼―变得疯狂起来了。
平心而论,赫本之后不再有公主,罗马假日是空前绝后的经典之作,它塑造了一个离家出走的故事,以及一个绝世的少女。故事从公主访问这里却逃出行宫开始,爱情将它推向,责任又为画卷封笔。但是它为何成为经典,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对我来说,我更羡慕安妮公主敢于斩断囚笼,去争取,并至少争取到了几日自由。对我来说,这是想也不敢想的,更毋说去做了。
在这部电影中,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一个人对自由的向往,对生活的享受。在逃离宫殿的几天内,穿梭于酒吧舞厅,与灯红酒绿打交道;他也是在这个时候认识的男主角,男主角他是一个典型的酒徒、赌徒,虽然头戴着记者的头衔,但是天天无所事事,除了喝酒就是赌博。可是就是这么一个碌碌无为社会底层,却十分有幸与公主有了交际,八公主养在家中;不知有一个如此重要的人在身边会不会压力山大。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两个人也是游遍了整个罗马,翱翔于大街小巷,穿梭在酒店舞厅;这是多么惬意的生活对人来说。从来就没有经历过这些生活的公主,从开始到结束一直都是对周围的第的事物充满好奇感,用心去感受这些身边美好的一切。
他们两个的关系也是忽晴忽雨,爱情就是这样在打情骂俏下产生。开始欧文是多么嫌弃这样一个女人进入自己的生活,对她丝毫没有绅士应该有的态度,当然他也不是绅士,他就是一个俗人。可是面对这么一个俏皮的女孩,他也无法真正对她“下手”。他们两个人的关系就这么僵持着,你不犯我,我不犯你。直到欧文得知在自己身边多的女孩竟然是一位公主,看到公主,他仿佛看到了钱的模样;公主就是一棵摇钱树,只要发表一篇性的报道就可以拿到很多钱。当然他没有那么做,没有去曝光公主的日常生活,因为他发现竟然喜欢上了她,他内心那份责任感还是值得信任的。知道公主终究就要离开自己,加上公主的强烈要求,追逐自由与爱情,他决定带上公主“私奔”,当然只是逃离保镖们的追查。开上朋友的小型汽车,超速、撞人、撞坏公共设施和路边摊,躲避警察的追捕。他们就这样跌跌撞撞地四处游玩观光,带着笑容,带着幸福。融入百姓的生活,看世间最美丽的风景,尝天下最可口的美食,听最悦耳的歌曲。
一次晴天暖阳下的双人车行,趴在车窗,脸迎着风,看流动的云,观路边熙熙攘攘的人群从身边走过;听悠扬悦耳的歌曲,看幸福的双人舞。生活是如此惬意美妙,天空蓝的是那么彻底通透,人们是那么幸福愉悦。这样的生活人人都向往,和爱的人共同度过美妙的时光,看美丽的风景人情,听风的声音、歌曲的乐音,闻花草的清香、尝美食的香甜。一个身居高位的公主,她所表现的绝没有丝毫没有官腔,没有对身边佣人、平民、底层人员有一丝丝的鄙视之意;相反,她还特别平易近人,喜欢平凡人的生活,在于底层相处的过程中,多的是新奇与尊重,尊重每个从身边路过的人。也许这就是一个人的气质与教养,不管在任何时刻也不会遗失。
有时候很难说清楚是一部电影成全了一个演员,还是一个演员成就了一部电影,是啊,虽然只是一个黑白影片,但远胜于当今七彩的绚烂。这是一场最悲伤的喜剧,高高在上的公主厌恶着繁文缛节,乃至于在舞厅把鞋弄掉了,但是在逃到罗马市内,和乔一起过了普通人的一天生活后,经历了自由,愉快,爱情,她却毅然决然的返回行宫,这种宿命的悲哀,不由让人泪目了。
感情是永恒不变的,这个故事中没有我爱你,两人都守着那一点点小秘密,不去捅破那层薄薄的窗户纸,仿佛那是斯芬克斯那恒古未有的谜题,一旦作答,便将生死分明。但乔和公主之间的那些情绪,在换厨房的想法中,在默默的等候中,在最后的拥抱中,看似平淡无奇,却在任何一处都写着“我喜欢某个人”“我喜欢某个人”以及“我喜欢某个人”。故事终究是有结局的,公主不能逃出太久,大臣已经心急如焚,新闻已经铺天盖地。在爱情和责任之间,她终究选择了责任――在罗马,她只是一个欢乐的少女。但在她的世界。她是王位继承人,是即将君临一方的女王。在面对大臣最后的责难和问询时,她坚持道:“如果不是因为知道自己的责任,那就绝对不会回来,永远不会”她请求乔不要马上离开,自己又何尝想马上离开?但结局终将到来。
那个转身,终究将一切抛在身后,这几日的自由,也随着最后的回首而烟消云散。公主不再出现在那个拐角,那之后,记者还是记者,公主仍是公主――只是流年轻转,当韶华逝去,容颜不再,是否还有人倚在藤椅上,给膝下的孩子们讲着过去的故事,回忆着当年的那个人,和逝去的人生?我想,乔会的,他不会只看着报纸回忆公主,他是会得意的和孩子们夸赞父亲曾经和公主恋爱过的男人啊。而安妮,安妮呢,只会在生命的尽头,忏悔的终局到来时,悠悠说上一句:“那个人啊,我曾爱过呢。”
罗马假日观后感 第二篇
在上这门选修课期间总共看过两遍这个电影,不知道老师是出于什么用意,不过我每次看收获和视角都不一样,第一次看的是故事情节;而第二次,看到的就不仅是情节了,也许是由于心里早已定下基调,让我看这个电影时,不免用另一种视角来欣赏这部经典影片。
影片中女主角奥黛丽.赫本,一位纯洁美丽的公主,男主角是一名报社记者,他们之间地位如此悬殊,却依然发生了如此美妙的爱情。由开始的假作,到后来的情不自禁,爱情就这样降临。从带她去参加舞会开始,也是故事的部分。优美的舞蹈,近距离的接触,爱情也在这个时候真正萌芽,之前有一个漫长的爱情前奏,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之间的好感滋生暗长着。爱,是相互倾慕。爱,喜欢相互在一起的那种感觉,在一起的那份开心、和契合。赫本在谎言中的那一幕,由开始的害怕,担心和后来娇嗔的扑倒男主人公胸膛都淋漓尽致的体现出了这一点。一起历险的经历,让他们更加珍惜彼此在一起的时刻,他们情不自禁的相爱了,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不过,以至于后来当赫本再次回到男主人公的住处时,才会出现的那些对白和场景。最揪心的一幕是车上别离,一句:“答应我,我走以后一直往前开,不要回头。”那种无声的理解和包容,支持和关爱,都化在浓浓的爱和淡淡的镜头中。
爱,是理解和尊重;因为尊重,所以这份感情很轻,轻的不至于束缚住任何一个人;同时也因为理解和爱,所以很重,让我们在看到故事发展到最后时,都不免有些扼腕叹息。公主大使这个职称是永远都不会变的,这是一份职责,是无法轻易卸下的,而他对她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任性也许只有一次,但他们的这场爱情却一定会让双方记上很久很久。
他们的身份注定了,无法长久在一起。爱情虽然短暂,却是一份真正的值得歌颂的爱情。牺牲是这个片子的主要字眼。赫本为了国家,为了职责选择牺牲了自己的爱情;男主角为了爱情,“牺牲”了本轻而易举可以赚到不菲稿费的机会。“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虽然新闻发布会上两人还能再见最后一面,但已咫尺天涯。相见却不能相认,只能通过凝望对方时专注,深情的眼神,万般无奈,尽在不言中了。俩人语带双关,以示告别,那些照片成了最好的纪念礼物。 “在你出使的国家里,你最爱的是哪个国家。” “罗马,无疑是罗马!”只此一句,已胜过千言万语。男主角和他朋友决定隐瞒这个“新闻”的举动,使得这个影片的感情得到了升华,不论是友情或是爱情,姑且称为人性美。个人的感情上升到国家和人性的另一种高度,所以这份爱情才显得那么可贵,甚至有些脱俗。这样的结局固然令人扼腕叹息,但也正是因为这份遗憾的美丽,使得赫本那优雅脱俗的气质与迷人的微笑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永远地定格。曾经有人想拍摄《罗马假日》的续集,让两位主人公的后代来接续他们的情缘,但最终没有成功——这甚至可以说是一件幸事,因为缺陷就是一种美,一种刻骨铭心的美,让人去想象去思考。一部关于初恋的电影——《罗马假日》。梦幻浪漫,又甜蜜里带有一丝苦涩。
我并不知道什么是爱情,以前不懂,现在也还是不清楚,它本来就没有确切的事情。爱情,是神圣的。爱情如此复杂,就如人心一样,可是爱情的本质是美好却是可以肯定的。真正好的爱情如一汪清泉,涤荡人心。使人变得勇敢,敢于担当,和面对。使人宽容,主动的去理解,包容。它叫平凡的人变得平凡而伟大。爱情与时间不成正比,与地位、样貌、年龄无关,她时而美好如尤物,时而又幻化成毒药利刃,因为它们是同时存在的。幸福感和失落感总是同时降临的。必须要有一定的准备。爱情并不是常常美好。需要自己和双方的努力和经营。爱情是。在爱情中,请一定保持着自己的性。因为,爱他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你认可你自己和承认你自己,爱你自己。因为这样,你的爱情才是你想要的。你们之间相互需要,而不是相互依赖。在爱中,你能看到自己美好的一面,能变得勇敢,包容。焕发光彩。同时变得崇高美丽。这样的感觉很棒。为此守候。守候真爱。以诚相待,大家可以很自然地很和谐的一起相处,他有“他的铜枝铁干,我有我红硕的`花朵”。他有他的工作,我有我的事业。我们同样热爱生活。可以相互理解和偎依,白头偕老。我会愿意为他学做饭
菜和他建立家庭、打扫卫生。但我依然会有我的生活和我的理想。这些牺牲,只是出于相爱。对于婚姻,我还来不及多想。唯一确定的是,婚姻是因为对方觉得可以相守一辈子,会有磨合和很多琐事,但是,努力吧。这是我想的完美爱情。完美生活。也许很难找到,但是我以此为蓝本,努力去营造。不论现实是怎样,但我把期待放那,能实现几分就是几分,不错的几分。一份好的爱情是值得你守候的,是人生另一种美。
罗马假日观后感 第三篇
拥挤的、低矮的现实在旧日影片的唯美、伤感中渐渐远去,日子的艰辛、苦涩被罗马的浪漫与绮丽轻轻抹去——那个叫奥黛丽·赫本的女子,一颦一笑,举手投足,让我回到了旧时那个明丽的春天。
也许我怀念的不仅是黑白电影的简朴、男女演员的俊朗天真和罗马广场那盛开的鲜花,我执着的更是心底深处那些尘封的对爱情的幻想,那是曾经的感叹与哀伤,那是曾经的童话和电影,任现实岁月流逝,生命匆匆,但它绝不是爱的流沙。
沉浸是美的',但却是短暂的。
每个女孩都曾幻想自己是高贵美丽的公主,却不一定希望她的爱情一定是与王子进行——就像那个白莱德先生,是不是王子并不重要,因为浪漫是罗马假日里唯一的通行证。
许多年过去了,他和她都老了、逝去了,但他和她的爱意却依然在许多男孩女孩的心间流淌。
而岁月也带走了我的灵感和流畅,让我拙劣的笔再也无法写出一个怀旧的罗马假日,只有让往事去轻轻低语。
再见,我的罗马假日!
罗马假日观后感 第四篇
只是那个定格来得刚刚好,他停下,她转身,好像全世界的花都开了。眼波流转,掩不住他们呼之欲出的爱情。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人间无数,这美好禁不住让所有人艳羡。无关财富,无关权利,顷刻便是不朽。她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罗马公主,在他眼里,她只是个叛逆又单纯,逃了学又不敢承认的孩子。她的心在嘈杂的罗马街头显得越发剔透而纯净,那将是他一生中最好的收藏,他是那么认真的下了决心,要守护她一辈子。只是那个定格来的太不巧,她起身,他退场,生活狞笑着酝酿出一场别离。当她最后一次站在他面前,以公主的身份,还是那么美丽,可他却不得不一点点放了手。她的巧笑嫣然,她的眨眼呼吸,她的下一次转身下一个招手他都再没有理由参与。不是不够爱,只是那些爱都注定酿成伤害,他有千百句话想说,最终却连半个字都吐不出来。还能说些什么呢?碰见她已是上天给予的最大赏赐了。他陪她走过微醺的罗马街头,纵使那时还藏有见不得光的小心思,也终被她的笑容打散。他们一起干过的事历历在目又屈指可数,可他就像了全部力气,他甚至已经预付了整个生命去守护她,去爱她。或许因为太年轻,经历的事情还不够,错把一个回眸当成了永久。没有什么永远是天经地义的,不要想着什么再见还会再见,他早该知道的每一次再见就是一次诀别。他或许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女孩,天上再砸下来一个公主也说不定,可每一个她都不是她,而他想要的她,却与他再无瓜葛。是谁说平行线是人世间最痛快的际遇,哪比得上相交线万分之一的悲凄呢?他想不到与她那仓促的交点之后便成了截然相反两个方向,爱与不爱的结果如此相似,可悲的是他却无法稳妥的抽身而退,那些爱远比他所意识到的要浓烈要深沉,他却已经找不到地方可以安放了。
威廉怀勒没有像某些中国导演那样习惯于弄一个皆大欢喜的狗血结局,一切恰如其分,他们刚刚好相遇,又刚刚好离去,只有那罗马还沉浸在假日里的光影中不断撩拨着过去,像过期了的杂志唯美而不真实。怅然之余也终将释怀,仿佛着昭示着好比日月更替一般再浅显不过的规律。佳人难再得,对一个人,抑或一件事一个东西,钟爱的原因大抵不过是难以再得到,不过是已经得不到。人类的劣根性,只有得不到,才会去感念,去怀想去珍惜。乐此不疲地挥霍着已经占有的,悔恨着已经失去的,仿佛非这样的人生不能过得圆满丰腴,直到有一天醒来,开始收拢仅存的一切,才幡然彻悟这就是成长。若是改个结局呢?公主与灰少年从此住进了城堡,他们就真的能长长久久白首不相离么?他会发现她满口蛀牙不会做饭不会洗衣还一副大小姐脾气,她会埋怨他不懂欣赏没有品味拜金拜的活脱脱一市井小民模样。他们从相知到相爱到相许,再从相许到相厌到相弃,归根结底不过是占有的太过放心。直到真正分开了,触不到了摸不着了,显微镜又成了望远镜,怎么看都不够,怎么看都美好。他会想起她的娇俏可爱,她也会想起他的温柔深情,足以遮天蔽日掩盖掉所有的不堪忍受,只因为他不再属于她,他再也得不到她。
每一场风花雪月,总是爱的精疲力尽所有,结局依旧是可以预料的成空。可也只有这空,才能盛放下那么多伤心,那么多委屈,那么多泪水和那么多无处安放的爱。佳人难再得,或许真的只有得不到的才能被称之为佳人吧。
纵使明晰所有,我所依恋的仍是那个夏光里你的笑眸,那个一见倾心的你,那个可以轻易爱上却不太容易放下的你,那个让我愿意拎着空落落的下半生追逐已经遥远成一个点的你。
罗马假日观后感 第五篇
并不是每一段故事都能够演绎完美的,看完《罗马假日》心里痛痛的,男主人公似乎在公主的寒舍走了很久很久的路,连公主也有自己不喜欢的生活,更何况我们凡人呢?
有时候,太多的期望和责任将我们束缚,我们可以幸福轻松地走一程,但是那些花前月下的唯美却总是太短暂,24小时的平民生活,可能就涵盖了过往青春的所有,当爱情跟友情在刹那间都如期而至,快乐之后,留下一点点瞬间的影像当做年轻自由的象征。
女主人公好美,美的洁白无瑕,我们总要掩饰一些,无论是身份还是感情,压抑着的是我们的天性,生活总归要恢复到昔日的平静,哪怕是刻板也要在常规的程序中完成自己的使命,很无奈的结局,为了更多的人,国家和子民,牺牲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让自己苦了,累了,就像文字,写的多了,也就成了仅属于自己的了。
照片可以记录好多的瞬间,但是那里面有摆拍的痕迹,而文字也会很真诚,但有时文字也会骗人,当不再喜欢听寂寞沙洲冷时,心就不会微带着后悔了,留份回忆跟坦然,回首时,遗落一地的忧伤。
男女主人公的交集或许就此终结了,有一天,当自己有能力,能够把过往的生活中的精华也能穿成感人的故事,我想文笔也就该到成熟的时候的了吧。
把自己放纵了一段时间,原来放浪形骸就是这样,就像那个没有自由得公主渴望着出去过一种世俗的生活,却一直被困在笼子里,无法挣脱宿命的安排,当歌声中的伤感被风吹散时,抖落一身的疲惫,开始探寻出属于自己的道路,继续当初的梦想。
或许仅是一场人生,一场梦,走过了,疯过了,转身时就把背影留下在相逢的驿站了吧。即便如此,也要高傲而灿烂的走完人生最后的路。因为你的世界曾经有人陪你度过了一段快乐的罗马假日,在假日结束时,泪水中泛着微笑,我想人生也就是这样了吧。
“我将会永生永世珍惜我访问此地留下的回忆。”这是公主离开前最后的话。虽然很希望公主能够和布莱德利走在一起,可是却又不得不承认对他们来说这应该是最好的结局。席慕容说:为什么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为什么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好的'时光,为什么…是啊,为什么,为什么让两个人相爱却有那么多无奈?难道这就是最完美的爱情?微笑着,然后离开…太多的事例告诉我们对两个相爱的人来说,在一起并不是最好的结局,亦不是最后的结局。细节打败爱情,距离则产生美,生活不是电视剧可以在最幸福的时候收尾。安徒生总是在童话的结尾写上: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直到永远。只是,童话终究是童话,他户口了生活中的琐碎,王子和公主走在一起是幸福,可是当两个人真正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幸福又是否能够继续下去?安徒生没有深究,因为他怕破坏了那一份美。可是,我们却无法对生活的琐碎忽略不计…生活在继续,每一个故事都在不停地书写着续集,我们面对的麻烦就像水中的瓢一样,按下去,再浮起…刘易阳尚且对童佳倩说:“我们的爱情被细节打败了。”我们又拿什么来预言公主和布莱德利走在一起就会幸福呢?毕竟公主有她要肩负的重任,而布莱德利只是单纯地为了生活而活着的人,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两个本不该交集的人生,相遇已是一场意外,想要相守又谈何容易?不在一起是煎熬,在一起却是痛苦的继续,虽然我替公主和布莱德利感到惋惜,因为他们都错过了一个爱自己的人,但是却又庆幸他们可以拥有最美好的回忆,可以不用看着自己的爱情被生活,被细节所打败,虽然没能在一起,却可以如此深爱。有人说,理智多一点,爱就少一点。可是我们就该凭借着他们理智的选择分开来否定他们彼此的相爱?爱,依旧还在,只不过埋得很深很深,埋在心底守护起来,不轻易打开……把爱埋在心底,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出更多的爱,最后满是爱。很喜欢唐禹哲的那首《最温柔的悬念》,公主和布莱德利的爱又何尝不是那曲最温柔的悬念?“…思念让一个人变得更强,只要我呼吸的一天,你是我最温柔的悬念,悬在心中牵动我所有的感觉。真爱不只是拥抱那么浅,不管你在不在我身边,都是我最温柔的悬念…曾和你创造的回忆够我度过没有你的时光…爱你是最温柔的悬念,悬在心上我和你有了连接,什么都会改变,只有我的爱不会变。”试想,若干年后,红颜变白发,布莱德利依旧会说:“安妮是我一生中最爱的人。”而公主也会珍藏那些记忆的照片知道永远,或许他们没能在一起是一种遗憾,可是却让他们的爱情更加美丽动人。可以不用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爱情被生活消光磨净,被细节所打败,可以不用小心翼翼的守护却无能为力的看着那份美好一点点的充满裂痕,直至破碎,更不用眼睁睁的望着枕边人离自己越来越远而自己却无力挽回…原来,离开也是一种深爱。
罗马假日观后感 第六篇
美妙年华的公主,短暂逃出皇室的藩篱,在街头喧闹的阳光下放肆真性情,贪婪地享受作为平民的自由,做一回真女孩。这就是尽人皆知的电影《罗马假日》。
奥黛丽-赫本在1993年就已经作古了,天使回到了天堂,从此人世上就再也没有了安妮公主那瞬间乍现的率真和天然。这个世上缺了一种元素。爱赫本的人,甚至认为这种元素就是活着的唯一依据。
我们是为爱而生的,如果爱得偏狭、爱得固执,爱得只识得一种情趣,那爱就变得艰难。正如活着就必须圆滑一样,爱,也要见风使舵、顺水推舟,否则要我们怎么活下去呢?赫本肯定是走了,在某片云朵上面,用蹙起的眉头看着我们把爱摆在唇齿间,看着我们一次次为了照顾其他东西把爱放在一边,看着我们把爱玩成了竞技,看着纸上的爱那么多、心灵的爱那么少,看着我们用钱币购买很多东西,包括爱。是啊,我们要活得象样,我们要HOUSE那样的房,要BMW那样的车,要Sophie Marceau那样的女人,甚至要马尔代夫海景房的清晨,要塞纳河边咖啡馆的黄昏,即使我们暂时还不能拥有游轮和小岛,我们靠以上这些武装起来时,就已经感到自己也可以去追求赫本了。
于是我们就出现在罗马的街头了,黑白的罗马,五十年代的罗马。我们口袋里的银子感觉可以买下罗马的半条街,我们目的明确:找到安妮,摆平她;我们狂妄至极。我们不会象电影里的那个老跟人借钱的穷记者那样捉襟见肘,我们会把安妮直接领到斗兽场门口,脑袋一摆,问她要不要这处房子,我们还会把那位理发师包下来,把那场舞会也包下来,我们甚至会买通警察局长好好看护场子。跳舞的时候我们会毫不惭愧的说:安妮,我家里还有一老大,你不介意吧?没聊几句我们又大方的说:亚运村那边刚来一批新车,我看白色的广本挺适合你的。我们清楚地记得她的生日,并且打死也忘不了在2月14日向她献花,还会在圣诞节来临前预定好一间KTV,我们最得意的事是她把我们的记在手机上,因为那是我们最乐意拿出来的东西。我们自认为最能打动她的一句话是:你看,我今天那份 2000万的合同都没签,专门过来陪你的。
赫本的形象典型极了,俏皮的刘海,美妙的下巴,灵动的眼神,轻盈的小骨架,永远的平底鞋,紧束的腰身,飘逸的裙摆。在北电和中戏的校园里,不难见到这样的女孩。不难见到这样的女孩,优雅地钻进一部硕大的轿车,6缸的马达只一轰就已经从你五十年代的眼界里绝尘而去。
这个女孩,是去罗马了吗?
这是一个狂妄的年代,狂妄到靠卖路游器和芯片发家的人要运用商业智慧得到一个著名女人的芳心,狂妄到一个学舞蹈的女孩要运用肢体语言赢得二环边一处楼盘,而这一切,都是在爱情的名义下进行的。在爱情的名义下进行的交易跟在友情的名义下进行的生意没有任何的不同,不,可能有场地的不同:后者在桌上,前者一般在另一样家具上。
将爱变成为交易是滥情的结果,而滥情会使我们丧失爱的能力。伴随我们泡妞指数的增高,我们爱的通路就象被高血脂阻塞了的血管,硬化,脆弱。在面对如安妮般率真的目光时,我们的情感通路时常阻塞,而支配智力和情欲的神经却如拆除了收费站的五环路一般畅通,于是我们行动了,于是我们偏离了,于是我们再次增高了泡妞指数,于是我们患上了“情爱高血脂”。我们再也不会爱谁了,我们得到一件刀枪不入、水火难侵的“铁布衫”。拥有金刚之体的我们,优游在任何游戏中间,毫发难损。
想去罗马过一个假日吗?我这里随时有一张机票。
赫本更象一位旧时的恋人。那时的我们还穿着灯心绒的猎装和水洗布的裤子,那时的我们还留着掩盖双耳的长发,那时我们喜欢甩一甩头,把落在额前的发绺摆向右边,喜欢没事把手插在裤袋里,喜欢遇见空瘪的易拉罐就一脚踢开。那时侯赫本离我们不远,可能在马路那边,可能在走廊那端,可能在同学家隔壁单元,可能在遇到红灯时跟你一同单脚着地的一个青年的身后。简单的衣着,干净的头脸,明媚的神情,可能没有束腰的长裙,没有精致的的平底鞋,但你能说那就不是赫本吗?在一个宿醉醒来的清晨,呆坐在床上的我们,痴望着楼下依然烛照的路灯,偶尔会有一个赫本象一枚柔软的手指在心头一扎,就再也难以睡去。你在吗?你在哪儿?我怎么会在这里呢?面对楼下这个正在预热、即将准时轰鸣起来的城市,我们恍若置身梦幻。梦幻中,我们格外渴求那种失去的元素,正如我们在宿醉后渴望喝水。 永远的绅士和淑女
永远的绅士派克和永远的淑女赫本都已经辞世,但他们共同缔造的这部爱情片成为电影史上的绝对经典。印象最深刻的是穷记者和安妮公主都已经心灵互属就亟待一个爆发点了。记者把公主带到罗马的真理之嘴,骗说把手伸进去如讲撒谎就会被狮口吞食。当他伸入再出来时真的是不见了手掌,善良纯真不谙世事的公主惊恐万分,记者把缩进袖管的手掌展开,观众和公主才对这个小小的诡计如释重负,公主自然也腆嗔地投入男方怀抱。观众们无不为这对金童玉女的爱情契合而欢欣鼓舞,似乎也实现了自身对理想爱情的情感寄寓。此片段也是大学男生的泡妞启蒙课程 -----除了正直,善良,才华,帅气,很重要的是还要懂得机智,也就是关键时候有那么一点坏,才能掳获芳心,抱得美人归。罗马的真理之嘴也因此片而更加名播海外,成为世界各地游客的必去。20xx年盛夏,我们旅游团成员走了很长一段路才到达电影中的场景,铁栅栏内墙上一个沧桑而光溜的狮口,长长的排队游客,都是为了把手伸入据说是罗马早期的一块残破的市政窨井盖内。
罗马假日观后感 第七篇
奥黛丽赫本这个名字,很早以前就听说过,可是由于工作繁忙,一向无暇去观看她的影片。昨日,看过《罗马假日》之后,我最终见到奥黛利赫本,确切的说,我最终见到了天使,见到什么是神!见到了历史上最美丽最高贵的女神!就像是魔术一样,她深深地摄住了我的魂魄!无可挑剔的美貌和演技深深震撼了我,令我为之倾倒,并最终居然倒导致了我的失眠!!而在此之前,这种感觉从未有过!
不一样于玛丽莲梦露的性感于张扬,赫本美貌、高尚、善良、慈爱、贤淑、端庄、稳重、不朽,身上的和风甘露祥瑞之气,以及她所释放出来的兼收并蓄包容万物的宽宏气场,足以打动你,打动任何一个人!她被人们称为永恒天使、凡间的精灵、优雅的公主、千年难觅的瑰宝。毫不夸张地说,当你看过《罗马假日》,之后,你就会深深爱上剧中的公主,爱上了赫本。我就是如此,因为应对这样的天使,又有谁不会爱上她呢?!
拥有无数头衔和称号的奥黛丽,不但美貌,并且人品极佳,晚年任教科文组织亲善大使,为关心妇女儿童而奔波于各大洲,曾多次向儿童基金会捐款直到1993年辞世。
赫本的墓地位于瑞士的日内瓦湖边一个叫TOLOCHENAZ的小村庄。心痛没有与她于同一时代。盼望着有那么一天,我能够亲自前往,为她献一束鲜花,表达我的敬意!这或许是我的一个不切实际的愿望,可是期望有一天它能够实现。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神,如果有的话,她的名字就叫奥黛丽赫本!
罗马假日观后感 第八篇
很早就开始想看《罗马假日》了,初中的暑假里我终于如愿以偿欣赏了这部幽雅的作品。
奥黛利 赫本冰清玉洁、温婉高贵、清秀典雅,她纯真美丽得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使,清澈的眼牟,阳光的微笑、俏皮的短发,让人无法抗拒她的魅力,看见了就不再忘记;格利高里 派克英俊潇洒、心地善良、眼神深邃,他仿佛就该是童话里不幸跌落的王子。在一个浪漫的地方一个浪漫的时刻邂逅了理想中的公主,而罗马更是一个梦想中的城市、历史上的繁华古城、银幕上的浪漫情史的发生地。就这样,高贵典雅的公主与穷困潦倒的记者之间,在罗马这座梦幻般的城市,上演着温馨感人、浓烈而又清香的爱情。
看罢,不禁折服于演员的完美,折服于导演很有节制很细腻的笔触,《罗马假日》的每个细节都正好立于完美的那一点,似乎增之一分减一分都会大打折扣。为安公主睡在豪华大床上懒洋洋,接待外宾弄丢鞋子的可爱而忍俊不禁;为她面对着满满的日程安排、诸多拘束,深受宫廷生活折磨的痛苦而抑郁担忧;为安公主与记者乔的相遇,游玩于罗马的快乐与自由而兴奋激动;为安公主与记者无奈的分离而叹息。
上了大学,我再次看了《罗马假日》。或许是因为年龄的增大,环境的变化,这一次,竟然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感受。不再是仅仅看到演员、故事、背景的精致完美、高雅脱俗,更深刻的是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身边每一个人的生活,感觉跟自己有了实实在在的联系。
自己和身边的每个人都不是主人公,但每个人又是公主。我们都和公主一样,面对满满的日程,面对繁文缛节的束缚,看着远离自己本性的安排,想要呐喊,想要逃离甚至反抗。我们也象公主在站累了偷偷放松自己,在呆板的程序下不肯安然入睡一样调皮可爱;象她不顾一切逃离一样满心希望,义无返顾;象她剪掉长长的头发尽情游玩那样喜欢;象她对抓她的人大打出手那样想用拳头向不理解自己的大人大声说:不!还一样的期待着心中的白马王子,浪漫温馨的爱情。
是的,小时候,我们可以用尽情的呐喊、大吵大闹来宣泄自己的不满,赖皮的坐在地上不肯起来,直到大人向我们妥协,才破涕为笑地宣布恶作剧告终;年少时我们可以对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大声说不,然后很潇洒地不再理会,有苦恼的事就找个朋友,痛快淋漓滔滔不绝的唠叨一顿;那么张大了呢?
最后,在一天艳阳高照、无忧无虑的罗马假日之后,在爱的火花正在灿烂绽放之时,公主安却强忍心中的巨大的悲痛对记者说“我现在要离开你”“各走各路”。正如她所说,“若我不清楚自己对国和家的责任,今晚我就不会回来,永不再回来。”再次面对随行的将军和伯爵夫人,她不再不知所措,而有了属于自己的威严。因为她已经明白了她为什么要担起着份责任,她开始积极主动地考虑自己的立场、面对自己的角色。当公主和记者最后相遇在罗马的宫殿,却已经是一个公主,一个是平民,纵然有了许多共享了的快乐,有深深的彼此依恋,从此以后,两人是天涯陌路不相见,再无人知晓的秘密,只能甜蜜而又苦涩的埋于心底,随着潮起潮落永远封锁,成为岁月无言的歌。一边是自由与幸福,一边是束缚与责任,安还是选择了后者。
忽然之间,我们20岁了,似乎该是一个长大的年龄。已经不能再仅仅因为不喜欢就大声说:不了,即使心里有一百个不愿意,但视野里绝对不能只有自己,看着把所有的爱都投注于自己身上,站在一旁永远默默支持着自己的父母,看着所有关心爱护自己的亲人朋友,面对着高深的社会复杂的人际,很多时候只能独自坚强。太累了,想逃课,想放弃工作;要,想瞒着家人快乐出逃;期待放纵,于是决定通宵看电影,把一大堆事情扔在一边,不理会;要自由,不想上学不想受到各种各样的束缚。但是这些都不行!因为责任。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渐渐有工作,有家庭,有孩子,肩上的责任与压力只会越来越大,但是我们无法逃避,也不能逃避。正如圣君所罗门所说:“唯一值得一个人炫耀的,只有他的责任。”
人生活在客观世界中,和客观世界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人生一辈子,有父母、兄弟、姐妹、子女、配偶、朋友、同事等等许多社会关系,人因为社会关系还到这个世界,在社会关系中成长和生活。在这些关系中,人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必须做一些事情,承担一定的责任。责任,是我们每个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人与生俱来的。对自我责任,对他人责任,对社会负责,并且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会增强责任心,强化责任感;积极承担责任,学会享受责任‘理性对待责任,适度把握责任。生命并仅仅属于自己,它还是父母、亲戚、朋友、社会的,所以活着要有重量,要负责。很容易就联想到华农的跳楼事件,是对生命的亵渎,也是逃避责任的行为。不能总听从于自己的感性认识,正如一句话说的那样:“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必须做,但你不一定喜欢做,这就是责任的涵义。”
就象公主一样,毅然转身回到深深的宫廷,但我们又比公主安幸运多了,起码我们在承担责任的同时也可以是在为自己的幸福而在付出,有责任才有真正的幸福,未来还是属于我们的天空!
其实,我一直都不太清楚怎样才能算是真正的长大。在强大的诱惑下保持稳重,在一群朋友间掌握自我,在一片喧哗中保持宁静,在一堆压力下自强。这些虽然不是长大的充分条件,但却是必要条件。身负着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负责,我们要快点长大。
春天花会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洛阳
风花雪月的日子里
我正在长大
罗马假日观后感 第九篇
《罗马假日》是一部十分好的黑白老电影,没看过的真的应当看看。《罗马假日》的主人公安妮公主(赫本扮演),在意大利出席接见会时有一个特写动作,把鞋脱掉蹭蹭脚,然后把鞋穿上,再把鞋脱掉再蹭蹭脚,最终把鞋落在站在的台上。后被公爵以约其跳舞才把鞋穿上,避免了尴尬。当初我没理解,看到她在罗马一市场买鞋我才懂得她期望得到的是什么。
当晚由于公爵夫人安排第二天的行程,使其失去理智被医生打了一针镇静剂,安妮装睡然后趁看守不备跑到罗马广场并睡着了,被一个小记者(派克扮演)发现并被迫带回家,安妮公主就这样在社会的底层生活了两天,着实欢乐了一把,后和小记者产生了爱意,要不是小记者有良知,她在罗马私自外出的消息和照片就被刊登到报纸上了。
王宫的生活就像她穿的鞋,他感觉不舒服,而普通市民的生活就像在市场买的鞋她感觉穿的舒服,她渴望的自由生活,不被约束。但最终安妮还是回到了王宫,小报记者把照片还给了她,最终念念不舍的离开安妮。(观后感guanhougan)让看电影的感到惋惜,其实就是作者的一厢情愿。
我为什么写《罗马假日》的观后感呢,其实人在一生上下来就以被分成三六九等,是不以自我的意志为转移的。平民羡慕富人的奢华生活,富人羡慕平民的无拘无束,世上存在完美的生活状况吗?仅有上帝明白,世上真的有上帝吗?我看还是欢乐的过好自我的每一天比较实际。
最终说一下赫本,她经历了三次婚姻,去世的葬礼上,七十多岁的派克去参加葬礼,派克在她的墓碑上深深的一吻,说了一句话,你是我一生的最爱。派克身高1米91,长的十分英俊,电影演的十分好,还有一部(百万英镑)演的也十分好,我挺喜欢。
其它的他俩演的电影我感觉不如这两部,但百万英镑电影里没有赫本。
罗马假日观后感 第十篇
黑白电影呈现出的是一种经典的东西。没有了缤纷视觉感受,真正考察的是剧情本身和演员功力。对于那些优秀演员来说,这样的黑与白反而更能验证本身的魅力。
她的美丽丝毫无损于色彩的缺失,她的纯真永远定格在黑白胶片上,她是罗马那个假日里的女郎,永远的公主,奥黛丽.赫本。而格里高里.派利,也以他独有的俊朗深情,而成为记忆中不变的记者先生。
《罗马假日》,对我来说是特殊的电影。它让儿时的我第一次知道了世界上有一种情感不同于亲情,友情。那种情感,叫情。而如今,看够了电影中的背叛分离,看够了必演的接吻和上床,回头再看看《罗马假日》,才体会到那种发乎情,止乎礼的爱情是何等真挚,美丽。
公主生活在礼仪和责任的束缚中,众人面前的她,永远是仪态端庄。就像一朵永恒的水晶玫瑰,美丽却缺乏生气。她的心却并非外表般沉静,就像在大大的裙摆下掩盖的那只失落的鞋子。记者生活在狼狈中,他工作不顺心,经济紧张。他有自己的梦想,回到美国,却不得不为了钱被主编奚落,在现实中挣扎。他们都厌倦了固定生活模式,却不能不服从。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种工作,永无休止的工作。
公主怨恨这束缚,羡慕自由的生活,所以她才会偷跑出。离开了,公主就不存在了,离开了的公主只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姑娘。她遇到了记者,和他在一天的时光中畅游罗马,感受阳光,风和自由的空气,感受淡淡又浓浓的情愫。罗马一日真正是她生命中的美好假日。而记者,他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机会来一举出名,这罗马假日对他来说是上天掉下的美味馅饼,可是最后他放弃了,因为他善良本性和真挚感情。因此他才体会到这一日对于他来说有多可贵。
罗马假日中的爱情,发乎情,止乎礼,只有快乐和真挚始终如一。公主不可能放下自己的责任,记者明白,因此他拒绝了老板的要求,拒绝真诚的情感。这爱只留下了记忆,无奈,和,温馨。两个人的心心相印,一个拥抱就印证了这一切。
最终格里高里.派利站在已经人群散尽的大厅中,似乎在追忆公主留下的最后影象。然后,他转身离去,只有脚步声“啪-啪-啪-啪-”留下。一次相逢,一天的守望,一辈子的回忆。日子还要继续过着,曾经的那些美丽,也只不过是些痕迹。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爱却可以在一天里,焕发美丽。
本文地址:www.wordls.cn/zuowen/310401.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