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反思范文十二篇
初中作文教学反思范文十二篇
【初中作文】导语,你所欣赏的此篇文章共有26153文字,由尤南刚用心修改,上传于!教师,以教育为生的职业。这个职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根据学校设施条件和个人职称专业,安排学生入座、发放学习资料、备课授课、批改作业、引导辅导帮助学生学习、组织听课练习,组织考试、传授科学文化基本知识,开展主持学术交流、提高学生的观察学习、记忆认知、动手沟通、操作等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特长,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经验技术。他受社会的委托对受教育者进行专门的具有建设性的教育,执行各项教育政策,维护社会稳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类高素质或实用人才初中作文教学反思范文十二篇欢迎来看看,希望能分享给用的到的朋友!
初中作文教学反思范文 第一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新形势下,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思索的现实问题。
我根据名师的经验和专家报告的思想去年在初一尝试了“预习——质疑——讨论——反馈”的四环节小组学习方法,也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发现问题的能力,但学生自学的习惯还没有很好地养成,更谈不上学习的兴趣了。
我们语文学科的博杂更决定了兴趣、爱好及习惯的重要性,摆在面前的即是作文的老大难问题——如何克服以往的“老师命题,提出要求,学生思考成文,批改收交”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有时毫无兴趣可言,书写起来更谈不上真情流露。
相关的批改反馈的针对性及实效性也较差,这种被动消极的作文课我思考了好久决定尝试一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在开学的三周内,先在12班进行了试验,现把初步的思路简单介绍:
周四的作文课,一反常态,先了上次学生作文的得失,由此定出作文的要求及目标。针对上次对新闻事实的叙述交待不清,而提出“合理交代清记叙的要素,交待清楚一件事”的总体要求。
然后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讨论拟题并简单说说构思,组长示意,老师计时。
静思,老师观察各小组的情况。
成文后,组长示意可以写读书笔记。
统一完成后,合作批改。
第一步:交换找优点,评价闪光点,写出主要内容,概括大意。
第二步:再交换挑毛病,指不足(比如错别字,病句等)。
第三步:本人小声读文,动情优美处,大声的读,后品味反思别人的评价,结合自己的感受,对自己提出中肯的建议。
最后,交流心得。每组推一篇美文大家共赏,由作文负责人(苗甜甜)根据各小组记分,上交由老师根据各小组的情况,找出优缺点,并概括不足(共性的东西),思考下一次作文要求及目标。
经过这样一改动,学生的作文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全部动起来,全身心积极投入,每位同学至少读了三篇同类的作文,又听读了6篇美文,不论从听觉、视觉上都获得很大的收获,相对以往单一,枯燥的形式,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小组之间的凝聚力、向心力增强。
由于刚刚开始,毕竟有它的极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时间的分配,各小组时间的不均衡,小组之间成员能力水平的差异等等,决定了我今后将会更加努力去探索、完善。
初中体育教学随笔 第二篇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班都有肥胖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遗传因素导致缺乏运动细胞的学生较多,在技能要求比较高的项目练习时,常受到同学嘲笑,因而这些学生虽喜欢上体育课但又怕遭到同学的嘲笑,久而久之,便疏远了体育活动,成了体育课上受冷落的旁观者,特别是体育课改的今天,此类问题更加突出。那么如何使这些同学象其他学生一样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并获得乐趣,是我们每个体育教师的职责和追求目标,也是课改的今天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我感悟到只要教师努力去关爱这些特殊学生,这个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现在可能所有班级中都有一位或是多位同学人特胖,有的不但胖个子又高,跑起步来挺费力的(200米都跑不完),别说跟随队伍跑步了。所以这样的学生在分组练习时经常受到小组同学的批评及责骂,甚至遭到嘲笑。我所教的初一年级就有这样一位同学,不太爱和同学们一块活动,做练习时总是往后溜,摸底测验成绩也比较差。课后我找到他,问他为什么上课不积极活动?开始他不说,在我的启发下,他才说:“其实我很喜欢体育活动的,可我长得这么胖,做起动作来很吃力,又不好看,同学们会笑话我,所以就不想动了”。根据他的想法,我诱导说:“不管谁在学习新动作时,都不可能做得很好,再说对于你,重要的是参与、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练习的次数多了,动作也就好看了。老师相信你,你一定会战胜自我,找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在后来的活动中我仔细寻找该生的闪光点。不久在练习耐久跑时他总是坚持到底,不管和其他同学有多大的差异,始终坚持到底。久而久之,在他的自信、坚强下完成了和其他一样的练习内容。在体育课上,我及时表扬了他,并要求其他同学多向他学习。同学们也报之以热烈的掌声,纷纷向他询问起来。老师的表扬,同学的鼓励给这位同学装上了自信、坚强的翅膀。自此以来的体育课他上课很投入,与同学合作的也很愉快,体育成绩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在上课时每个人一定要克服内心的自卑心理,融入到集体的大家庭之中,不懂不会的主动请教,反复练习,同时常于同学合作、交流。
总之,“在课堂上只要主动参与、积极练习,就一定能获得快乐,获得成功”。
初中体育教学随笔附加篇体育课主要还是以教与练习为主,教师要跟学生频繁的接触。因此师生感情是否融洽,就显得十分重要。现在的教学突出表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这该如何表现呢,上好一节课老师要注意到那些呢,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呢?
我总结为几心:爱心、热心、耐心、细心、诚心
爱心,教师的爱心要无处不在。比如,上课时天气较热,教师就要想到减少学生活动量;天气较冷时,教师就应想到学生衣着的厚薄,出汗后是否会感冒;遇到学生身体不舒服,教师就应让学生休息。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处理得当,就能使学生感到温暖,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虽然事不大,但学生会看在眼里从而敬佩尊敬你。
热心,积极的跟学生交换意见,多问问他们学习的情况,有没有什么困难,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的,要及时帮助他们恢复心态,更好的完成健康锻炼。
耐心,耐心的体现在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同学身上,在做动作的时候要有耐心,慢慢的一点一点的讲解动作要领,专门给他做几编示范动作,帮助他练习,还要不断的鼓励安慰他,让他活跃起来,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细心,学生中存在一些性格内向和自卑的,这样的学生要特别注意,要用热烈的教学氛围去感染他们,让他们溶入班级大家庭,跟同学们一起游戏一起学习,久而久之,他们的性格、人格都会有积极的变化和好的恢复,成为身心健康的人。我曾碰到这样一个女学生,她从不跟其他同学玩,一个人默默的坐在那里,后来我通过别的同学理解到,单亲家庭,从心不愿意喝他人交流,在以后的授课中,我就有意识的多关注她,鼓励表扬她,还安排一些学生找她玩,慢慢的她脸上多起了少有的笑容,一学期下来整个人就变了,她正真的融入这个班级大家庭。
诚心,真诚的对待学生,学生也会真诚的对待老师,接受老师的教导和批评。当学生出现失误或对教师不尊重的时候,教师应宽容,应冷静,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主动克服缺点和错误。有一次在练习排球双手传球时,有个学生练习的时候吃零食。我提醒了她,她竟毫无反应,我就走过去接过球同她一起练习。看着她那漫不经心的样子,我一用力,球打在了她身上,她大发脾气,我当时真想过去训她一顿。可稍一沉思,觉得不妥,就让其他学生继续练习,然后把她叫到一边,告诉她刚才她没有接住球的原因,接着又和她一起练习。下课后,那位同学很诚恳地说:“老师,我错了,您别生气,今后我一定好好练。”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日常的教学起了很大作用,以心换心,才能赢得同学们的信任和尊重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初中体育教学随笔附加篇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如何选择体育教学方法?我们认为,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应遵循体育教学规律,以现代教学论思想和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为基础,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具体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选择。
1、根据教学的目的任务进行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从教学的目的任务出发,在考虑新授课,复习课,还是综合课,考核课,室內课,还是室外课的前提下,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比如新授课,一般采用完整法与分解法、语言法、直观法等。又如复习课,可采用练习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游戏法和比赛法等。
2、根据教学內容特点进行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是教学方法的直接性对象,选择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性质、特点、难易程度、前后的联系等进行选择。如对技术动作相对较复杂的动作,可先采用分解法进行教学,然后逐歩过渡到用完整法进行教学。而对技术动作结构相对,动作细节紧密的动作,就不宜采用分解法进行教学,否则就会破坏动作的完整性,影响教学效果。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学生是体育教学方法的实施对象。因此,选择教学方法必须从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体育基本知识掌握的程度、知识储备、运动技能的水平、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心理状态出发。低年级学生的运动能力及体能状况相对较差,兴趣易发生多变,注意力不能保持持久,思维以感性直观形象为主。所以在选择教法时,应以直观法、游戏法和比赛法为主,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变化,以培养和激励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动机。初中年级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习惯逐步养成,认知水平有所提高,体育基本知识、体能和运动能力及运动经历有了较大的发展,注意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对体育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主动性。
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把直观法、语言法等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运用,以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体育的基本知识、体能和运动能力、运动经历有了很大的发展,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加强。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宜采用语言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并有机地把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渗透到体育教学中,以发展学生获取运动技能、技巧的能力以及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根据教师本身的素养条件进行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只有适应教师的素养条件,才能为教师所掌握,才能发挥其作用。有的教学方法虽好,但教师缺乏必要的素养,自己亦驾驭不了,仍然不能在体育教学的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如直观法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不能正确掌握示范的目的、示范的时机、位置与方向,并很好地和讲解相结合。那么,最好的直观教学法也不会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初中议论文: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三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xx语)。20xx年新大纲明确提出了“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的要求,强调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对考试命题提出了“以主观性试题为主,鼓励学生有创见”的倾向性意见。如何贯彻落实新大纲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拙见。
一、营造氛围,追求创新。
创造性思维是一项复杂而抽象的思维活动,它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借助某种环境因素的作用,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有赖于他们的心理自由,为此,教师教学时必须转变过去那种“师道尊严”的刻板做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信任,把学生当作交流、合作的伙伴对待,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保护学生好奇心,支持他们发表不同意见,鼓励他们与众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有心理上的安全感,从而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气氛中展开活动,时时感受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敢问、敢说、敢想。同时因自己的创造性行为或见解得到积极的评价和帮助而乐于创造。为此,我在教学中提倡五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不完整允许补充;有分歧允许争论;老师有错误允许提意见,允许“打破沙锅问到底”。相反,学生如果总是怕出错,怕在众人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怕老师批评,怕同学笑话,缺乏宽松、自由的心境,就没有了学习的、愿望,怎能调动起参与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创新了。
二、鼓励质疑,发展创新。
“应试教育”中“满堂灌”、“注入式”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去思考、想象、创新,也不需要学生质疑,不允许提出不同见解,只要掌握所谓的标准答案就可以了,这种观念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所以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疑难问题中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魏巍的散文《我的老师》时,有的同学提出“梦里寻师”的最后一句“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应放在文章的结尾,文意才顺畅;在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一文中,皇帝赞美新装时说“我十分满意!”,有同学建议改成“我十二分的满意”更富于夸张和幽默的效果;在教学峻青的名篇《海滨仲夏夜》一课时有的同学认为文中几次出现“软绵绵的沙滩”、“凉爽的海风”显得单调、呆板,修饰语缺乏变化。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抓住时机,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大胆质疑,各抒己见。因为思维的火花只有在碰撞才会更加绚丽。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时代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一切创造都伴随着想象,发展学生想象力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所在,而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都是言已尽而意无穷的,留下诸多让人寻味、想象的空间。教学中应充分引导学生去体味,去思考,展开想象去再创造是培养创新能力主要方式。比如,让学生给《皇帝的新装》写一个续篇,把《花的话》结尾一段改写成花儿们的对话,用白话故事复述《狼》一文,描绘《过故人庄》一诗所蕴含的意境等。从阅读理解的方面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学生想象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创新的色彩,教师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答案,鼓励学生一意多叙,改变所谓统一的、的标准答案和僵化思维的现状。不能用简单的对错来评判,只能看哪种答案更合理,更有创造性。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也在于创新,语文教学必须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使语文教学真正达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境界。
初中教学随笔 第四篇
第二件事情是那天和新教师秀梅老师聊天,她无意间说:“小刘老师,其实你对我影响很大的。”我很纳闷,我教,她教历史,我怎么就对她影响很大了?她告诉我:“刚工作的时候,常听人说你上课很好。一次,我没有事先跟你打招呼就贸然闯进了你的课堂,那节课收获很大,我第一次知道原来上课并不一定要用很大的声音,原来老师并不一定要很凶很威严。你上课时一直面带微笑,说话柔柔的,可是学生就那么乐意去听,就那么乐意跟着你转,你的课堂让人感觉真的很温暖。”我笑了,谢谢你,小姑娘,没想到你还真是我的知音。确实,从上班的第一天起,我就知道,我不是一个有强大气场的人,我不可能做到往讲台上一站学生就立马听我的,我只能扬长避短,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用心与学生交流,因此我的课堂确实有生活的味道、有温暖的感觉。我一直以为我的课堂我做主,我只要学生能喜欢我的课堂,别人是否懂得并不重要,可是,今天,这位新教师,她用她的那双善于发现与学习的眼睛看到了我的风格与特点,这种懂得是这样地让我觉得温暖与感动。
第三件事情是关于不久前结束的阶段性学情测试考试卷的问题。节前,学校说片里要进行统一的阶段性学情测试,每个学校承担1-2门学科试卷的命题工作,我们学校承担的是数学和。当学校领导找到我,让我利用假期准备一份试卷的时候,我真的不高兴,这个假期我已安排好了啊,现在冒出这样一件事,会打乱我的计划的。我心里挺不痛快,有一种随便出一份试卷应付一下的想法,但想法归想法,毕竟这不是我的做事风格,终究我还是改变假期计划,把自己关在家里,用两天的时间弄了一份自认为还可以的试卷。那天,片里统一阅卷,兄弟学校的老师都说这份试卷出的很有质量,很有水平,说出卷人真的挺棒的。我听了不由得偷着乐,一种被承认被肯定的愉悦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时,又觉得有点惭愧,差点我就准备糊弄过关的呢!原来,无论你做什么,你是否用心,却有眼睛在看到呢!
其实,最近我的状态不是特别的好,我好像也到了职业倦怠期,好像也遇到了专业发展的瓶颈,我常常问自己,还要不要坚持?还要不要努力?还要不要用心?我感觉自己的教育热情在减退,职业倦怠在增加……感谢此时我遇到了这样几件事情,他们给了我继续前行的动力。
是的,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双眼睛在看着你。人不是单纯存在于这个世界的,人与人之间,总会有这样那样的联系。因此,我们的一言一行,总有意无意地落人他人的眼里,学生的,同事的,同行的,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做好!
因为“总有一双眼睛在看着你”,所以,我愿意做得更好,这是对自己的负责!
初中教学随笔附加篇本人多年来从事农村初中教学工作,从起初的照本宣读到新课程改革,再到推行的导学式教学,我有颇多的感受。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乐趣,总有让我挖掘不完的东西。
下面我对初中教学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首先,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其实教与学是双向、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和生活的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以老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我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因为现在的学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知识。他们知道美国奥巴马当选总统和日本大地震带来的灾难,知道当今中国“韩流”“肆掠”……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极大广阔,善于思考。
其实我们的也是丰富多彩的,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的影子。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那么,教学过程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其中关键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
这种联想式教学方法,就是符合青少年心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力求做到将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这种联想式教学法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首先温之“故”而知新。例如,要讲中国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可以先通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结合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这所以得到广大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国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措施。这样,通过温习以前的旧知识来理解、深化当前新知识,还可以巩固旧知识。
其次,温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联系各学科的知识),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
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可以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数学方面,有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等。语文的课文背景是;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的发展的历程是历史;的思维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属的范畴;地理与也是息息相关。
再次,温课外知识之“故”而知新。
这个“故”不是所有学生都了解,但恰恰是这一点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最让学生有自我实现的空间,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与现实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补充老师讲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由此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思考获取新知并作出判断的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决当代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疏理已知知识,而且可以纠正他们掌握的不正确的信息。可以激励他们多渠道地获取新知识,可以巩固旧知识;甚至可以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但利用这种教学方法,作为老师首先要充分准备,不然有时会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还会控制不了局面。作为老师更要多渠道了解时代信息。不过不要过多地引用课外知识,要善于引导学生生可能短的时间内回答出要点。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总之,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每位教师都要抓住时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初中教学随笔附加篇如何提高思品课教学的时效性,转化思品课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各有收获,这是当前思品课课改中一个重头戏。不少在思品教学一线的老师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联系自己的教学对象,做了不少的教学改革的尝试,收获很多,也存在许多困惑。我作为一名从事多年思品课教学的老师,把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浅薄的思考在此赘述下来,供同行探讨和指正。
一、 正确认识思品课的“三维目标”,分清层次,是思品课教学的前提。 新课改,新课程、新课标明确提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态价值观目标是思品课教学最终要实现三大目的。课程内容,课程的事例、课程的次序安排、教学方式和手段无不是围绕这三大目标来进行。在课改以前,三大目标是藏于思品教材之中。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及升学考试的压力,我们不少思品教师更多关注是学生的分数,关注是学生的知识把握的多寡,学习中各种能力的培养被淡化,学生的情感是否能得到震撼、升华,价值观能否得到提升根本无法谈及。学生成为老师一味灌注各种知识的机器。思品课的教学显得那么苍白无力,空洞乏味。学生对思品课的理解就是不得不学习的科目,就是死记硬背的科目。如今,思品课的课程目标明确对这三维目标提出了新的诠释,尤其针对初中的学生实际,编排不同与过去的教材内容,我们思品老师仍然抱着老套头不放从事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是没有生命力的,也是在误人子弟,得不到学生的认可的。
二、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愿学、想学、乐学,是思品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句话是我们很多老师再熟悉不过的教育名言。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很多老师都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获得的经验很多,教训也不少。思品课的教学同样如此。我对此认为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主动的去学习,积极的去体验和感知,让他们在老师引导下,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去找到自己无知的盲点,激发他们潜在学习动力,更好地配合好老师完成教学任务。也许,在最初的开始,我们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还比较差,参与能力还不强,有个别的学生不思学习,我们老师的辛苦得到回报是那么少,我们老师也不能轻而易举得出“孺子不可教也”的结论,而应该相信“海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尤其,我们老师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应该有如此胸怀。爱学生,激发学生对你所教学科的学习欲望,这是老师教学的一项职责,也是老师教学能力的展现。
初中议论文教学的六个原则初中议论文教学 第五篇
设计讲策略,应用讲原则。我们的初中议论文教学要实现“高效益、正传递”,还要适时把握好以下六个基本原则,以实现初中议论文“在浸润中传承,在传承中积淀”的根本目标和任务。
“发面”原则
我们知道,北方人发面,用的不是酵母粉,而是 “面肥”。那是上一次发面特意留下来的一块活酵母。用它和面,当时不见什么效果,可待上几十分钟,面就发起来了。
其实,学习议论文的道理也是如此。人在初中时代,记忆力非常强,而理解力也在增强。以后,随着年龄增长理解力逐渐强大,而记忆力却在锐减。对于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录还是要讲究积累的。
大教育家陆世仪曾说过:“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自十五以后,知识即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人凡有所当读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不但《四书》《五经》,即使天文、地理、史学、算学之类,皆有歌诀,皆须熟读。若年稍长,不惟不肯诵读,必不能诵读矣。”
“发散”原则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循序渐进” 成了语文教学,特别是议论文教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教学原则。
其实,议论文学习并不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浅到深,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
譬如,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必修)编者认为文言难,就安排到单元后面,白话文易,就安排到前面。个人认为,文言古文学习需要背诵,年龄越小才越好。这个顺序就应该由难到易为宜。
整合单元,照亮一片。打破“循序渐进”,“散打”未必是坏事。议论文学习,尤其是初中议论文学习,压根不必像学习外语一样,从一句句的话开始,再到一段段的话,后到一篇篇的文章。议论文教学,把握一个“序”,灵活一个“序”,对于提升学习效益是不错的途径和尝试。
“发现”原则
“好读书,不求甚解。”初中的学生正处于心力飞速发展的成长期。学习议论文,有很多东西当时并不能完全理解、消化。这里就需要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学生遇到一些难点,不一定非得马上就解决,即使解决也要尽可能把思考和悬念留给他们自己,让学生自主探究。我们语文教师不要搞“面面俱到”、“零敲碎打”,抓住一点知识片纠缠不休,执著于小芝麻,而丢掉大西瓜。否则,教师把一篇篇议论文肢解的零零碎碎,掰开揉碎,从分析来到分析去,生怕学生有一点遗漏,这样必然会侵占了学生宝贵的时间,也剥夺了学生作为读者的再创造体验。
如此说来,我们恩德初中议论文教学不是说不能求“解”,而是不能求“甚解”,适可、适当、适宜而已。
“发展”原则
初中议论文教学,无论听说还是读写,需要发展的都是书面语能力。因为,儿童学习母语的幼儿期已经基本掌握了口语,初中主要是书面语的发展问题了。
为什么呢?因为汉语的口语与书面语大体上有如下三个方面的不同:
第一、发音方面。口语是方言,书面语是普通话。
第二、词汇方面。口语的词汇范围狭窄,主要是日常生活的词汇,总量也少。同时它的很多词语是方言土语,其交际作用受到地域的限制。
第三、语法方面。口语由于有语境的辅助,所以它的语法比较简单、宽松、不规范。而书面语的语法相对则复杂、严格、规范化。
议论文就符合书面语的范畴,规范、整齐,简约而不简单。这就要求我们在落实“议论”之时,更要强调规范语言的积累和应用,譬如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等等生动的语言表现方式。
“发放”原则
学以致用,用以致学。议论文学习就是“先学使用,后明道理”。这样,议论文涉及的论据类型、论证方法、逻辑等等规律和现象,就要“该放手则放手”,拿得起,放得下,视为“发放”原则。
毕竟,议论文学习,明理知论才是第一位的,是理性层面的活动。初中议论文整合教学不能上成语言、文学理论专题课,而是在语言、文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课、应用课、积累课、拓展课。
“发酵”原则
议论文教学可以采取“模式化”教学,类似于“尺牍”,把常用的应用文设定出一些“套词”,让初学者 去照猫画虎地“套”用。一开始当然写不太妥帖,但是“套”长了自然而然就运用自如了。
学习议论文就是要体味文之气,积累文之感。如同书法临帖,什么时候临帖过关了,创造不创造那就看学习者个人的修行和体悟了。
这样“模式化”教学,对于初中生,尤其是学业任务繁重而基础又一般的农村初中生,可以说是一条“和而不同”的优质路径,习得语感,体验情感,生长“文言”,发酵发展。
作者:潘继云
公众号:云说语文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教育论文:探究初中作文特色创新教学 第六篇
1.强化积累
当代学生每天与电脑为伴,很少进行课外阅读,因此写作材料极度缺乏,在写作时无话可写。古语有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让学生做到下笔生花,首先就要进行知识的积累。课外阅读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认识到更多的事物,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强化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能够相互交流自己看的书籍,产生思维的碰撞,形成更多新的知识。在进行成语、诗词的积累时,可以开展猜灯谜、成语接龙、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能够用有趣的活动方式学习诗词,使记忆更加深刻,还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效果更好。
2.鼓励写实
很多学生的写作内容脱离实际,没有真情实感,因此作文不具有感染力。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说真话写实事,可以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不仅是在锻炼写作能力,也是让学生记录生活实事。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多个角度看问题,用心去理解和思考生活。例如:窗外下起了小雨,教师可以让学生抒发此时的感受。学生会产生“我没有带伞怎么回家?”“天气真凉爽!”“好久没下雨,终于下雨啦!”等多种多样的感受。教师还可以以此为话题让学生展开写作,让学生写出自己最真实地感受。
3.创设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写作的空间和情境,引导学生写作文。例如,教师可以创设情境“今天天气格外晴朗,同学们相约出去游玩,在树林中,他们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兔子……”.此情境较为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尽情发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上述情境进行书面写作,结合自己和他人的理解进行内容拓展。写作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口头作文交流,将自己的作文分享给大家,从而让学生了解大家多种角度的观点,以便日后看待事物也要做到多角度。
4.发挥特长
每一个学生都是的个体,其个性和特点都需要被尊重,在学习上也是一样。由于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发挥出自身的特长,在写作过程中培养写作的兴趣。教师在日常作文练习中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材命题,让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学生的优秀作文,教师要及时给与肯定,让学生能够在肯定中获得激励,从而更加积极的投入到语文写作中来。
总之,作文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知识点教学,它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需要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一改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让作文实现从模仿到创新的渐变。作文要敢于创新,独辟蹊径,做到与众不同更容易脱颖而出。学生在生活中要注重知识的积累,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使作文能够有内容可写。
行道树教学教案 第七篇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几个词语。理解课文中的几个重点句子。
2、认识行道树的特点,了解作者赞美的是一种什么精神。
3、结合生活实际,体验付出的同时也有收获。培养学生为人为己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
1、认识行道树的特点,了解其精神。
2、体会付出的同时也有收获。
教学时数:
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欣赏同学画的一幅画,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出画面的内容。(生答:画面上有一条马路,旁边有很多花草树木。)不错,哪位同学能说得再具体一些呢?(生答:画面上有一条弯曲的马路,路旁有许多行道树。)说的太好了,你喜欢这些行道树吗?同学们,你们喜欢吗?(喜欢!)为什么喜欢呢?是喜欢同学画得好呢?还是喜欢行道树本身呢?好!让我们一同走进女作家张晓风为我们描绘的行道树(板书课题)看看我们所喜欢的行道树是怎样的一种树。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继续默读课文,思考:行道树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
3、请同学们把自己在自读过程中找到的行道树的特点和“忧愁”、“快乐”的内容写到黑板上。人人都可以上去写,写完以后还可以上去补充。在各自的答案后面写上自己的名字。
4、根据学生写上去的情况,、评价、归类。师生一起讨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需要修改的,哪些是不对的,哪些是照抄原文的,哪些是用自己话概括的。指导学生怎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然后明确作者在赞美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5、小组讨论:怎样理解“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句话?你对行道树的精神怎么看的?教师指导:可以把这句话分开来,分别理解“神圣的事业”、“痛苦”、“深沉”的含义,再把它们合起来理解,对行道树的精神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只要言之有理。
6、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交流,再明确这句话的含义,明确对行道树精神应该有什么样的看法。
7、让学生再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共同解决。
三、赏读课文,领悟美感
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一边欣赏、一边再次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内涵美、然后集体赏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花草树木本无情,只因观察者充满感情地观察,万物才有了灵性。请你带着情感去观察某一事物,然后以这一事物的口吻写一段话。
初二英语教学随笔 第八篇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大胆的尝试。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仅停留在创设教学情境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的精神,注重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体,注重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评价……
2) 鼓励学生大声的朗读课文并背诵,使自己听的见自己的声音,渐渐做到流利,顺畅。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
3) 对于底子薄的或性格内向的同学,降低他们的学习标准,当他们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都要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到有成就感。
4) 差生上课时注意往往不够集中,我就将教材化难为易,化多为少,精讲多练,课堂上尽量创造愉快的氛围。差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怕开口,我尽量将难易适度的问题去问他们。我总是面常笑容地说:“very good”,他们往往因得到这两个激动,这样差生开口的习惯慢慢的养成。一学期下来,差生的参与意识大大地加强,消除了畏惧心理。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至关紧要。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就对老师的这门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学这门课。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初二英语教学随笔附加篇一、新课改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鼓励他们大胆的说并运用到实际中去。每课的对话让学生先听后读,然后表演,每小组不宜超过四人。表演前应让各小级操练准备,鼓励其拓展创新对话内容。表演过程中,除要求学生语调正确外,还应让学生注意到交流手段如表情、手势、姿态等。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发现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只有对英语感兴趣,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刻板的学习,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适得其反让他们厌恶学习英语。因此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英语学习。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大胆的尝试。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仅停留在创设教学情境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的精神,注重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体,注重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评价……
三、 鼓励学生大声的朗读课文并背诵,使自己听的见自己的声音,渐渐做到流利,顺畅。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对于底子薄的或性格内向的同学,降低他们的学习标准,当他们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都要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到有成就感。
四、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整个课堂是学生在开口说而不是老师在干巴巴的讲授,尤其是教材的最后一部分,阅读部分。要使同学们在默读的前提下做课本上要求的练习题,也可以确定几个话题,学生用英语进行讨论,锻炼他们用英文思考的能力,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课文3a部分教材给出了一篇文章然后学生进行阅读,并且每篇文章后面都有若干个问题,在这一部分一定要让学生在默读的前提下完成回答问题,锻炼他们的应试能力。八年级英语教学单词仍然是基础。我个人认为应该打好学生的单词基础,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让同学们记它们的同义词及反义词,并且让同学们自己造句子。培养学生们的课文背诵能力。严格要求学生要背诵下来课文,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英语语感。
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至关紧要。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就对老师的这门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学这门课。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评价可以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反思及调整自己的学习。对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及改进的成绩,给予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并鼓励他们大胆的去说。学生考完试后,让学生自我反思,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争取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问题。让学生相互之间相互评价,找出优缺点,互相促进学习。
初二英语教学随笔附加篇走上教师工作岗位至今已经十年多了,但因为一直从事着高中的英语教育教学工作,今年新接触初中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都有全新的挑战,所以一直都在努力的学习、尝试,不断的反思。虽然说只有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也有太多的体会与思考。下面把课后零散的几点随想略作整理,不太成体系。
一、初中课堂更要强师的引导指挥作用。
新课程强调发挥学生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但其实,新教材的内容更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得很透,抓住重难点,能很好地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自己看课本自己或合作探究学习,尤其是初中学生,他们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教师一要少讲精讲,二要宏观调控,善于引导学生在你的指挥棒下自主的学习思考,并与同伴合作探讨。。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远远比单纯的完成教学任务要重要的多,不能为了一味追随新经验而忽略实际情况,放手之前要先看学生的水平如何。
比如我教的其中一个班的学生很活跃,设置问题就不能太放手否则课堂就会成为菜市场,毫无章法;而另外一个班的学生相对来说安静一些,思维也稍微慢一些,设置问题就要环环相扣,让他们有话讲,适当地设置幽默环节否则课堂就会成为一潭死水,毫无生机。
我觉得,比较理想的教法是老师一定要担好引导者的“职责”,引导思维活跃的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式而不是无章法的胡乱思考,而对于沉闷的课堂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采用各种提问方式去激发学生表现的。总之英语教学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习现状因材施教。
二、注重学习规范与有效学习方法的养成
1、 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初中学生好动,但又不善于动手,不善于思考,学得快,但记得不牢。必须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通过课上督促,课下作业反馈来要求学生眼耳手齐动,提高记忆的速度和持续记忆的时间,以便更好地锻炼学生读的能力,听的能力以及写的能力,以便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2、指导学法
刚开学时,就强调了英语学习方法和学习规范的养成。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记好笔记,课后能主动复习,驾御遗忘规律,形成一定的记忆方法并注重知识的联系、比较,使其具备一定的思维辨别能力。
3、注重英语学科学困生的结帮对
在教学中借助分组方式,提倡学优生带动学困生,互相团结协作,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机会也有可能往前进一步。
4、 提高英语学科学困生英语学习兴趣
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习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和语调。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是可以互补的。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养学习能力,也难减轻学习负担。放低语言学习的门槛,降低难度,增加英语学习的成就感体验,从而激发同学们学英语的内在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
5、 培优促优保优工作要常抓不懈。做好课上的分层教学,给学优生一定的知识拓展,补充营养,让他们吃饱,吃好。课下做好作业的分层指导,以及分层要求。
三、钻研教材,制定周密的课堂教学计划
由于不熟悉初中的教材,备课是我最最关键的环节,也是我自身学习、提高和完善的重要过程,否则就不能制定出周密的上课计划,不能妥当的安排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时间,更谈不上如何自如地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急需要钻研教学大纲,通读全册教材,熟悉、钻研教材安排,找出教材的重难点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教材内容制定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边学习,边反思,边进步吧!
我喜爱的教学方式 第九篇
铃铃铃……一阵急促的上课之后。同学们整齐的坐在教室里。新的一堂历史课又开始了。老师的一个问题过后。同学们的手举的像树林一样。有的竟然为了一个问题枪不到而沮丧半天。但另一个问题一出口,同学们又举起了手。课堂的气氛活跃的不得了!老师也很投入。一切都那么井然有序。这其中的秘密你知道吗?
哈哈,那就是我们班的秘诀。分组学导。这种制度在我们班是很受欢迎的,每当老师说:“x组,加一分就见某组同学脸上那喜悦又自豪的表情。”有时同学们还会因为一道历史题而争论起来只见他们正在为一道题争的不可开交。低头时,挥笔疾书,犹如快刀斩乱麻。横扫千军:激昂时,面红耳赤,吐沫横飞,声音如雷贯耳:急切时两眼发光七窍生烟,气急败坏:结束时,或旗开得胜,自诩降龙伏虎。或甘拜下风,而立下战书,重整旗鼓,改下次在战。
老师这一招真是绝了,不仅在课堂上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同学们的口才。同时,还不会冷落了那些学习成绩不算很好的同学,毕竟,每次的分数都是一个组的劳动成果,这样,组内同学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促进,哪还有学不好这一说呀!虽然老师也会为上课的纪律头疼,但是,有加分当然也有减分呀!这一极端的方法也很有用吗!再说,同学们要的历史课并不是死气沉沉的课堂,是一片可以自由发挥自己想法的天空。一片可以放飞理想的草地。
所以我坚决认为,分组学导教学模式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是一个能够充分锻炼同学们团结,互助精神和各种能力。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初中作文教学的课堂策略
——让学生的作文亮起来(一)
设计新颖的、别致的标题,吸引读者。
郭沫若曾经根据《说文》解释它为:题之本义为额。“额”与“目”是人的脸面的重要部位,而题目也如“额”和“目”一样重要。的确。读者读一篇文章,首先印入眼中的就是文章的题目,也就是标题。好的标题如认得眼睛,能够传情显神,让读者一见钟情,过目难忘,这一处亮点便给文章增添了第一抹光彩。
如果不是命题作文,可以首先给文章构思一个具有吸引力、冲击力,让读者见之即惊,不肯舍弃的标题。
例一:拟人性标题:《蝉之自述》,自述一般是对人而言,可是这篇文章的题目竟然是“蝉的自述”,可见作者是用拟人的手法进行拟题的,由于题目是拟人试的,因而文章通常用第一人称来写,显得非常生动。
例二:冲击性标题:《救救我们的孩子》(该文出自20xx年4月上半月《杂文选刊》)文章由美国史迪文孙小学的毕业典礼写起。指出美国小学注重给予学生——自尊、信誉、态度、责任、公平、宽容、诚实、关心他人、公识、领导能力,而没有看到老师表扬学生如何刻苦学习,也没有看到老师表扬学生如何刻苦学习,也没有看到学生的成绩表。
由此展开联想:长春市第53中学的14岁的学生周小旭,因为长期的高负荷的从事学习活动终因过度疲劳和精神压力,促使脑血管畸形,进而引发脑血管动脉破裂——旭旭被活活累死。在对比中发出呼吁:救救我们的孩子吧!至少不用那些大人们向往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文化去束缚、去他们了。
教师评题:1、引用鲁迅的《狂人日记》中的名言,加以改装。2、切合文章的主旨。3、能够给读者震撼力、冲击力。
例三:吸引力性题目:《“革命化”的春节》
引发学生猜读——春节我们在干什么?除夕夜我们在干什么?
——放鞭炮、贴春联、穿新衣、包饺子、打麻将、看晚会。
可是文章的春节是革命化的春节,到底是怎么回事,自然就 引起我们的思考。一看文章才知道,原来故事是这样的——
上世纪70年代初,我插队到京东的一个小山村,村子很小而且很穷,三十几户人家,青壮年劳力只有不足二十人,经济效益不好,可是气氛很浓,大年三十晚,还要由村子的一个什么头目带领着在村子的一块空地上向高呼“万寿无疆”,背老三篇,折腾到半夜才离开,春节因为如此荒诞的“革命”没有了丝毫的乐趣。
学生评题:有悖常理,但是在那个荒唐的岁月里又是太合情理了,另外,引号又给人暗示。
训练:第一步——学生找来一部优秀作文选,看目录找出自己认为最抢眼的标题(每人一个)向全班同学做简介:1、文章的内容是什么?2、以此为标题的优点是什么?
训练:第二步——针对下列两个话题作文自拟标题,全班交流:
1、学会爱自己。
2、好心情。
[1]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 第十一篇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过去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语文课不受学生的欢迎。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可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因此,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附加篇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有十几年的时间,我深深的感受到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了,这时每位语文老师都需要仔细思索的,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1、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意识
米开朗基罗在被视为平常的大理石中发现“大卫”,牛顿在苹果落地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卞和在执著信念中发现和氏璧。要想让学生能发现美,除非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的眼睛。
“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运用自己眼睛感知生活中。这里有母亲的呵护,朋友的问候,老师的关心,一丝一缕中都寓含浓浓深情。
朱自清在《背影》中发现浓浓的父爱,冰心在《繁星》《春水》中感受到爱的温馨。
2、培养学生深刻思考意识
感觉于世界丰富多彩,体会生活绚丽缤纷,要能学会思考。创造人的是自然,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要能感动于社会中事、物、人,并且能激荡内心的扬善溢美的思想情感。
学会因事悟理、由情至理,上升到对生命意义感悟,对生活哲理思考,提升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探究生活的真谛。
四、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生存的环境变得愈来愈恶化,矛盾愈来愈尖锐,竞争愈来愈激烈,节奏愈来愈紧张,人际关系愈来愈复杂。这一切,都给人,也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显得极为重要。
1、要宽容,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孩子,不斤斤计较他们的过错,更不能和自己的学生斗气,如果老师能宽容他们,能唤回学生内心深处善良的本性,学生会更快的改正错误。
2、要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好学生的表率。我们不能 在自己心情好,工作顺利时,就对学生和蔼可亲;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者自己心境不佳,情绪低落时,就把不愉快的情绪发泄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自己的出气筒。这种对学生忽冷忽热的态度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师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到不把情绪带进课堂,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要努力使自己微笑着面对学生,始终对学生热情、耐心。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附加篇每周五下午第二节课,我通常把它作为一节优秀日记展示课,目的首先在于提高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与兴趣,其次是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通过写日记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再者就是希望学生能发现生活、感悟生活、书写生活。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训练,有部分学生写出了不少优秀日记,但仍有近一半的学生在这样的展示课中收获甚微,愈挫愈弱。看来,我得改变我以往“老师朗读学生日记,学生聆听”’的简单上课模式,否则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难再次提高,甚至有学生还会对写日记产生厌恶情绪,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中体现不出他们的主体性。
本周五下午第二节课,和往常一样,我手里拿着二十多本优秀日记走进教室。本子被老师留下来的那部分同学心中充满了期待,精神饱满;另一部分同学则无精打采,神情木讷,就如霜打的茄子。这一切都在我的预料之中。我立刻用目光扫视了全班学生,多数学生知趣的做好了上课的准备。待学生静下来后,我说:“同学们,今天的优秀日记由被抽中的同学朗读,老师和在座的同学一起聆听和学习。朗读规则是这样的:首先由老师从盒中抽出一名同学(之前给每一个人学生编了号,然后把每个号分别剪下来,放进盒子内),然后由这名同学朗读我指定的一篇日记,念完后该同学还得抽出下一名同学。以此类推。”我之所以定这样的规则,是因为这样做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份美好的心里期待:期待自己的日记能被同学大声的朗读出来,期待能上讲台展示自己的流利的普通话,期待下一个被抽中的就是自己,期待上台之后同学们能对自己刮目相看……既然学生有了心里期待,无形之他们也就自觉的克制了讲小话、玩小动作的不良习惯。
瞧,蔡立法同学朗读完了,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该学生最近一直表现良好,只是说方言习惯了,连平时的课文朗读都用方言,但是今天他却用了一口不太流畅、纯正的普通话朗读的,所以赢得了同学们的喝彩。
“最近我们班有不少同学喜欢为自己找借口,而我认为:不要为失败找借口,若养成了这种不良习惯,成功也就远离了你。……”这是吴梦同学正在朗读邹开同学的一则日记呢!台下的同学一脸惊讶,大家都在静心倾听,个个屏住呼吸:想不到吴梦同学的普通话竟然比语文老师的还要标准啦!
接下来的课堂氛围一直很和谐愉快,因为同学们都洋溢着满脸的笑容,尽情地展示着自己。课后孙邦瑜同学说:“这节语文课不仅让我们体会到语文课堂的乐趣,还学会了如何写日记。”
朗读完所有日记后,大约还剩五分钟的时间,我作了一个简单的总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让老师感触颇多,可以用五个‘没想到’来概括。没想到万俊豪同学上讲台来如此淡定、从容,没想到吴梦同学的朗读能力这么强,没想到蔡立法同学的进步能引起所有同学关注,没想到同学们的日记内容如此丰富而有内涵,没想到大家眼里的‘差生’也可以表现的这么优秀。”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有更多的优秀日记产生。俗话说:‘一切艺术的源泉来自生活。’那么,写好日记的前提首先是学会观察,观察生活和自然,从平常琐碎的学习生活中发现‘美点’,进而感悟生活;写好日记的关健在于勤动笔,提炼生活,写出生动有趣的故事,写出人生的哲理,写出自己的反思。”听完我的总结,台下的掌声久久不息。
我觉得,这堂课之所以学生表现积极、课堂氛围活跃,是因为分工明确、科学:老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占主体地位,话语权都放给了学生。台上的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台下的学生有一份美好的期待。教师轻松地传授语文知识,学生既能轻松地学习语文,又能在愉快的环境中接受语文知识的熏陶,这是我一生的追求。
初中作文教学反思 第十二篇
农村中学创新作文教学让教师们觉得难入手,难引导,难,显得尤为棘手,而学生也对作文望而生畏,甚至是怕上作文课,怕见到作文题目,从而形成了教师不知如何教,学生不知如何学习的现象。为此,我们申请的课题《农村初中创新作文的研究》就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作文水平。经归纳认为,其实就是“扩展农村中小学创新作文教学课堂,让学生体验生活”,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和互动,及对情态、行为、事物和策略的内省体察,从而掌握某些行为习惯,建立某些情感、态度和观念,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创新水平。一、利用有效资源,扩大学生阅读面,增加素材积累,在他人作品基础上创新。学生头脑中的语言枯竭,积累甚少,材料的组织能力差,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更缺乏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积累基础,借鉴别人的有效资源,这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充分利用学生阅读时间,有目的性地向学生介绍别人的作品,让学生主动走进别人的作品,从别人的作品中深入体验,作好摘抄记录,写好读书笔记,完成读后心得体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作品中的角色或故事情节,找出创新点,展开联想,写出自己的东西来。比如:在指导“成长的烦恼”作文课前,笔者有意让学生从资料中了解了高尔基的《童年》,并摘取了部分内容供他们阅读,以此作为了课前的准备基础。学生在随后的课堂上准确地找到了《童年》的创新点,如高尔基的丰富的语言、主人公的生活经历、主人公对生活的态度、对当时的社会现状的等等,然后,教师引导他们从创新点回到现实中,对号入座进行成长烦恼的创作。这样一来,学生的创新点有了,写作有了依据,写出来的文章都显得有血有肉。二、扩大课堂范围,使学生深入实地观察,收集作文素材,进行体验创新。虽然,学生生活在社会中,却没有去留心,要写出自身的切身体验,就显得尤为吃力。社会生活、大自然是学生作文素材的源泉,我们应有针对性地把学生带入社会、大自然,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实地观察体验,掌握作文的第一手资料,积累作文素材。比如,在写“农忙”作文前,安排学生利用周末在农民伯伯家进行一次采访,做好采访记录,并让他们在农田旁进行一次实地观察,做好观察记录。学生通过实地观察体验,不仅看到了农田中的“人、事、物”,而且从中体验到了农忙的气氛和其中“人、事、物”的关系,掌握了第一手的感性材料。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农忙”的作文,就不会感到下笔如千斤重,而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切身体验写下来了。再比如让学生写“我的校园”这篇作文时,笔者让学生在校内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让他们先根据方位绘制了学校平面图,再进行方位介绍,并对各地点加以自己的创新理解说明,这样,他们便掌握了这篇作文的第一手资料,有了素材,当然就能顺利地完成创作。三、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在模拟体验中感悟素材,完成感悟创新。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但并非事事我们都可以去亲身体验,我们也没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走进生活,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条件更为有限,就难体验了。对此,笔者经常在课堂上进行了大胆地创设,让学生参与模拟情景,产生真切体验,这样同样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写“交通安全”这篇文章时,模拟了这样的情景:在全班抽调了五位同学,分别扮演了五位驾驶员,让他们在教室的过道上,模拟驾驶。提供情景为:A因车辆出现故障,当道修车,B因酒后驾驶,飞速前行,撞向了A,此时,C、D、F正快速前行至此……然后,这五位同学自行创新表演。演出中,同学们都根据对交通安全规则的理解,进行事故后的创新安排,突出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未参加演出的同学,也纷纷出谋划策,紧紧围绕交通安全规则进行创新。活动后,同学们的作文都取得了未曾意料的效果。四、营造作文学习的良好氛围,让学生体验到作文学习的乐趣,用心体验创新。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农村中小学条件非常有限,学生被动接受太多,因此,教师过多地向学生讲授作文的理论,不会让他们有兴趣可言,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对此,笔者认为营造作文的学习氛围,是教师的一大责任。首先,在近三年年来,笔者一直坚持让学生留心生活,主动和他们一起写日记、随笔,却从不对其进行检查,让他们充分信任教师,更让他们找到了用语言记录生活的办法,形成了个人的写作小档案,形成了爱好动手写东西的良好习惯。其次,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从不采用过极性、批评性的语言,让他们首先喜欢上教师本人,从而爱上了作文课。再则,在作文评改中,常常用批改后的学生作文进行示范,让他们建立了自信心。最后,指导个别较好的作文,参加投稿,让他们的文字变成了铅字,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作文氛围。以上仅为我们语文课题组在教学中的一些小技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向各位同仁学习,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很好地完成农村中小学作文创新教学的使命。本文地址:www.wordls.cn/zuowen/308331.html
猜你喜欢: